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左右作文

篇一:傅雷家书读后感

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左右作文

马心月

丰厚的家训智慧

最近阅读了《傅雷家书》一书,其中蕴涵的“丰厚的家训智慧”令我印象深刻。傅雷教给儿子傅聪的不仅有音乐上的艺术追求智慧,也有与人相处的为人处世智慧。

一是艺术追求的智慧。有情感追求方面的智慧。“以音乐而论,我觉得你的协奏曲非常含蓄,绝无罗宾斯丹那种感伤情调,你的情感都是内在的。”让傅聪仔细体会每首协奏曲中的情感,并绝不含糊地将它们在琴曲上表达出来。有技巧追求方面的智慧。“第一乐章的技巧不尽完整,结尾部分似乎很明显的有些毛病。第二乐章细腻之极,touch是delicate之极,最后一张非常brilliant。”在强调外在追求的同时,傅雷也提醒儿子注重内在追求。让他不要心急,慢慢发现毛病,慢慢改正。艺术追求的智慧来源于傅雷自己。他对艺术是有炽热的爱与不懈的追求的,他同样希望傅聪可以在艺术上有所作为,所以傅雷才肯让儿子出国学习音乐。艺术追求的智慧体现在选择。在儿子的大学时期,他自己选择了出国留学,傅雷心里的不舍不会少于任何一个人,但他明白国外会给孩子更好的教育。于是,他选择了支持。不知怎的,我竟会觉得傅雷与孟母有些相似。孟母为了小孟子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他不辞辛劳三次搬家。或许他们身上的共同点吧正是选择的智慧。

二是与人相处的智慧。与妻子相处。在傅聪与弥拉结婚之后,他告诉傅聪,要对弥拉进行培养:“不是说把她培养成一个什么专门人才,而是带上带她走上严肃、正直、坦白、爱美、爱善、爱真理的路。”还告诉他夫妻之间要和谐相处。与老师相处。在傅聪想去波兰学习,但不知如何跟杰老师开口时,他说必须要真诚,先表达感谢,再真诚地坦白,并在最后表明,还要回去继续向他学习,相信他一定会原谅的。与外人相处。傅雷说要懂得分寸,会拒绝,不能什么事情都答应别人,不然他们会觉得是理所应当。与人相处的智慧来源于傅雷自己对人的尊重。他对孩子只给建议,不给决定。这样的尊重和开明让我想起了钢琴演奏家指挥家郑明勋的父母。郑明勋的父母永远尊重孩子们的决定,虽然培养时都是从钢琴开始,但如果孩子们对别的乐器更加感兴趣,他们也绝不会反对,而是尊重、支持。最终,郑家三姐弟都十分优秀,登上了国际的音乐舞台。

《傅雷家书》从傅聪自身讲到傅聪对音乐、对艺术再讲到傅聪对家人、对世界,程度逐渐加深,范围不断扩大,智慧也不断延伸。丰厚的家训智慧全面而有内涵,使人受益匪浅。

篇二:傅雷家书读后感

蔡铭月

丰满的人物形象

《傅雷家书》是翻译家傅雷与其家人的书信集,主要是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书信。这本书不仅承载着一位父亲对孩子的深切情感,还具有深刻的思想教育意义。它是傅雷用信纸折成的小纸船,载着一支蜡烛驶向黑暗中的激流,用那点点光明为傅聪照亮了前进的路,也成了后世人们心中的一盏明灯。

在这本书中,傅雷的形象很能引发读者的思考。他有时亲切温柔,有时又严肃高傲,两者融为一体,看似矛盾而又浑然天成,是一个具有多面性的形象。

首先,他对孩子生活上的关心是温柔而亲切的。他常嘱咐孩子,“该好好休息几天了”“你那里气候如何”,担忧孩子的健康。不仅如此,他还关心孩子思想上的问题,即使寄送书信远渡重洋十分困难,他也从未停止在信中指引、关怀孩子。当傅聪被代理人剥削演出所得时,他温柔地安慰并鼓励孩子,让孩子吸取经验,表示父母永远都会帮助孩子。他用文字跨越物理距离,做孩子心灵的引路人。从他笔下每一句寄语中,我都能感受到这位父亲对孩子最厚重的爱意与绵长的牵挂。这是他独有的温柔。

其次,傅雷既有亲切的一面,又有严肃的一面。每当谈到人生、学术等重要问题时,他都会变得认真,语气不容置疑。有一次,他寄给傅聪的日程表迟迟没有得到回复,于是他很严肃地说:“只要你花半小时校对修正,封在信内寄出,还不够简单吗?”对于这样能培养孩子能力的事情,他是坚决要做的。傅雷对孩子的思想和学习也一丝不苟。在与傅聪探讨文艺理论时,他引经据典,充满自信,表现出高傲的人格魅力。但他也会给孩子空间。如交流艺术,“但我还是捉摸不到真正维也纳派的所谓宁静,不知你的体会是怎么回事?”又如谈矛盾,“原则和具体的矛盾,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如何统一起来呢?”他的高傲与严肃中不乏民主和开明,这是他严肃的一面中最为非凡之处。

同样是音乐家的父亲,莫扎特的父亲却大不相同。他在信中常常训斥莫扎特,措辞严厉,禁止孩子做自己梦想的事情,并且逼迫他给大主教演奏。尽管他是为莫扎特的未来着想,但这种不恰当的方式还是使莫扎特愈发叛逆,甚至背着他在外结婚,不愿听从他的建议。虽然莫扎特的音乐成就很高,但是莫扎特和父亲都不幸福。而傅聪和父亲之间有着亲密的知音情结,他有受到家人祝福的婚姻和被父母支持的前程。傅雷对孩子的爱,帮助孩子成就了事业,奠定了幸福人生的基础。

通观全书,傅雷不仅是一个书中的形象,更是一位真实的父亲。他的亲切温柔与严肃高傲互相融合,又分别在合适的时候体现出来。这种多面的性格成就了软硬兼施的教育方法,是他教育成功的一大因素。

篇三:傅雷家书读后感

张逸翔

严峻的社会环境

2020年寒假的第一天,我翻开了《傅雷家书》的第一页。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列小小的却仿佛蕴含无穷能量的十二个字:“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当时我就怔住了……这本书中仿佛蕴藏着熊熊燃烧的“烈火”;仿佛又暗藏着一个寂静的“冰冷世界”……呆愣稍许,便翻开第二页,开始阅读。读完整本书后,我想我一开始忽略了:这十二个字是傅雷先生倾注心血,用百十封家书搭建的一座灯塔,为傅聪指引光明。

读完这本书,我学到了有关环境、智慧、人物形象、艺术等很多方面的东西。其中,我最有感悟的是当时作者如何应对身处的社会环境。我认为,社会环境严峻只是问题的表面,应当学习傅雷先生剖析问题根本、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会举例解决问题。傅聪先生在波兰留学期间,曾决定到苏联去学习。傅雷先生认为这样“对中波建交可能会带来影响。”于是,他列举了诸多问题、实例,细细地分析。客观地告诉傅聪先生其中的利与弊,并将这些问题分别“放”在了“甲盘”和“乙盘”。的确,举一些问题问问自己来反观待解决的问题可以化冲动为冷静,化主观为客观。这种方法我称之为“天平举例法”。《歇洛克·福尔摩斯》中提到的推理方法中的归纳法正是如此,由多个具体事物推出一般原理、原则。

学会结合周围现象分析问题。在当时,出现了许多“教条主义、官僚主义”。贪污腐败的领导作风、生搬硬套的刻板行为,无不在侵蚀着知识分子及广大群众的内心。文化和思想仿佛要被套上教条的枷锁。“我认为主要有下列几个原因,一是阶级斗争太剧烈了……”傅雷先生结合当时正在进行的阶级斗争一针见血地分析出“造成官僚、主观、教条的重要因素”,瓦解了自己心中的严峻情况。“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们应当多关注周围的现象,细细分析问题的本质。这种方法我称之为“结合分析法”。《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经常和弟弟孙少平探讨报纸中的各种现象以及“声音”,最后抓住了机会,成为了“冒尖户”。

学会倾听他人见解解决问题。“他的马克思主义是到了化境的,随手拈来,都成妙谛。”这是傅雷先生对毛主席讲话的评价。当时“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不开展,艺术和学术迟迟无法得到交融,“双百方针”还处于理论阶段。这对傅雷先生从事的文化翻译工作都可能带来一定的打击,知识分子之间的文化交流遇到瓶颈。傅雷先生参加中共中央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使他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这使我明白:有的时候,多倾听他人的言谈。这种方法我称之为“默默倾听法”。正如《世说新语》中的“清谈”,互相汲取知识的养分;《毛毛》中的主人公小女孩总是静静倾听着他人的想法一样。

《傅雷家书》告诉我:无论何时,不要被事物的外表所迷惑,忠于内心,忠于事实,倾听他人见解,终将拨开迷,看见“光明”。

篇四:傅雷家书读后感

曾子娴

独特的家书语言

《傅雷家书》的语言是一种隐含劝诫但并不隐藏爱的语言。

傅雷劝诫傅聪时多用十分讲究的隐含的语言。劝诫隐藏在古语中。傅雷借用古人的智慧教导傅聪,用老祖宗的语言向他讲述。所以书中经常引用古代格言,如“责人太严,责己太宽”“君子之交淡如水”“夫妇相敬如宾”“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等。言之有理的前提是言之有物。古人的语言精炼深刻,能使说理更饱满。傅雷多用古语用心良苦。他劝傅聪读《世说新语》等名著,多积累古文,想让中文成为傅聪一生中不可割舍的文化积淀。

劝诫隐藏在中西结合的语言中。在谈到艺术问题时,傅雷的表达则是“中西结合”。傅雷在1961年5月23日至25日下午的这封信中说:“我越需要和你多写中文”“也尽量多写英文”。用语考究,插入的中文也到位,准确地解释了英文。夹杂在文中的英文也经推敲而使用,一丝不苟,处处斟酌。也许在谈论西方艺术时,有时英文词语更能精准地表达作者的意思。这让我想起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自己离开百草园去三味书屋时的感受:“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Ade”是德语,它是成年鲁迅写出了童年鲁迅听到坏消息时的慌不择言,生动传神,令人拍案叫绝。

傅表达爱心时多用直白的语言,毫不隐藏。首先是爱子之心。提到爱情时,更像傅聪的知己朋友一样:“对终生伴侣的要求,正如对人生一切的要求一样,不能太苛刻。”相信傅聪看到后会有所体会和思考,因为傅雷的提点切中要害,语重心长,值得铭记。其次是爱国之心。“所谓赤子之心,不但指纯洁无邪,指清新,而且还指爱!”“中国正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傅雷的赤子之心、对儿子的期待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力透纸背,感人至深。

傅雷既能在极短的篇幅中直白地表达强烈的思念与爱意,又能在含蓄的文字中讲清艺术道理,表达劝诫之意,使家书的语言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