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被疑变成“旧概念”作文

10年之后,“新概念”还“新”吗

“新概念”被疑变成“旧概念”

有关“新概念”的争议,其实从一开始就没有停息过。“新概念”作文对传统中学语文教育的冲击,“新概念”对文科偏才生的挖掘,“新概念”的造星效果,一直以来,都是舆论关注的热点。

其中,争议最大的,是“新概念”是否会变成“旧概念”?

得奖者的保送、加分,书商热烈的包装造星运动,都让“新概念”无形中成为了一个“名利场”。

功利性渗入写作。有学生琢磨命题、评委喜好,研究评分标准,甚至有的地方还出现了专门的辅导班。“新概念体”式写作开始在部分学生中流行。这种“新概念体”多以郭敬明等作者为范本,文章内容多数围绕着青春的情感萌动,文字或悲伤或活泼,但明显是为调侃而调侃,没有实在的生活根基。甚至还有参赛者为吸引眼球,刻意在文章中使用大量的讥讽和粗口,以标新立异。

大量的模仿之作让评委们开始审美疲劳。在2007年的第九届大赛上,评委阿来坦率地说,他对参赛作品产生了“审美疲劳”,大量文风类似的参赛作品也让多次担任评委的作家方方发出“新概念完了”的感叹。

而在韩寒、郭敬明、张悦然“新概念三驾马车”之后,也鲜见风头更旺的“新概念作家”。有评论不客气地称,“新概念”正在变老,成为一个青春文学“新八股”。

赵长天并不否认部分参赛者的功利性,但否认“新概念”是造星运动。因为事实上,韩寒和郭敬明都是在赛后由出版社包装推出的明星。而这几个人的迅速成名,也跟社会环境有关。当时循规蹈矩写八股文的学生多了,有几个人“叛逆一下,立刻就跳出来了,现在写得好的也很多,但已经成了常态。”

对“新概念”来说,这一活动关注的,并不是挖掘几个新人,推出几个明星,而始终是要努力青年人吸引到文学中来。

“新概念大赛过去没有造星,将来也不会,而是注重发现作者,从而倡导好的文学风气。一直都需要特别警惕不能让它变成模式。以后的“新概念”,会长期稳定发展,不会做太大调整。”赵长天表示。

所以参赛人群在变,题材在变,惟一不变的,依旧是“文学”。

在最近的几届比赛中,中小城市的参赛者比重开始越来越大。赵长天说:“这跟《萌芽》的发行状态有关。我们一直坚持文学,而不是时尚。”

在最初几届比赛后,一些“80后”作家以创新的文字和不羁的个性成为时尚文学的代表,“新概念”也不可避免地被插上了“时尚青春文学”的标签。但是,与此后郭敬明等推出的时尚青春文学相比,坚持文学传统的“新概念”又逐渐显得“旧”了,不那么都市了。

无论“新概念”是新还是旧,赵长天表示,《萌芽》始终都坚持自己的定位:与年轻人贴近,让年轻人走近文学,领悟到文学的魅力,迈出亲近文学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