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敬英雄》纪录片观后感学生(精选9篇)作文

篇一:《忆往昔敬英雄》纪录片观后感学生

《忆往昔敬英雄》纪录片观后感学生(精选9篇)作文

一声定格时空的呐喊

王籽阳

一颗炮弹,一声呐喊,一响炸裂,盈满整个天地。暗空中擦出红色的火光,这火光中燃烧着一名青年战士的壮志与希冀,这定格时空的一声呐喊破开硝烟,声震山顶……

时空擦过眼前的窗台,拉开沾满血迹的帷幕;可能也是在一个相似的场景:他,正奋笔疾书,信纸笼着一声慰藉,罩着一句关心,他是哥哥,是儿子,是学生,也是一名抗美援朝战士,那句句叮嘱中的缕缕深情从军营传至家中,穿越时空,直至现在,弟弟倪裕华仍记着,大概他们家中的那一沓厚厚的书信从未落过灰吧!

1935年7月28日,倪裕懋出生于上海松江区岳阳街。据小倪裕懋5岁的弟弟倪裕华在纪录片中所说:“小时候我的哥哥一直把好的东西留给弟弟,新年把新衣给我,自己一身旧衣。”“别人都说忠孝不能两全,但是我的哥哥真正地做到了忠孝两全。”耄耋之年的他仍记得哥哥生前待自己如何,不疏忽细节地记在心中,可见这种感激与敬佩是扎根在心底的,哥哥身影的遥不可及及与近在咫尺,像是被跨时空定格住了。

在这样一名忠恕青年战士的童年记忆中,却是鲜血淋漓的场景,是日本侵略者对上海人民的肆意屠辱,是国民党统治的黑暗昏聩。他在毕业于松江第一中学后,目睹过露宿街头也不占用百姓资源的解放军官兵,他们纪律严明,也许这是他从心底敬畏这些战士,并萌发了自己想要去参加抗美援朝的想法吧?

在一次松江征兵动员会中,他与6位同学一起报了名。他们都毅然决然地投笔从戎,年轻气盛的他,隐瞒了自己的真实年龄,“他当时只有15岁,是部队中最年轻,最小的一个。”倪裕华在纪录短片中提到。那一年正是1950年,当年6月,当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大地还沉浸在新中国成立的欢歌笑语中,紧邻中国东北的朝鲜半岛却响起了枪炮声,这正是抗美援朝战役的开端。

倪裕懋所在的9兵团作为二线部队先后北调,倪裕懋的母亲亲自去火车站送别儿子作为最后一面的告别,短片中,一段缱绻的情谊随着长亭外的歌声飘至我的心中,“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我情不自禁地轻轻哼唱起来,眼中的泪水浸在眼眶……正处悲恻的泫然之时,战火声响起——

1950年10月19日,第一批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紧急入朝,15万官兵浩浩荡荡翻山越岭。1950年11月7日开始入朝。1950年11月12日深夜,9兵团27军,10军,8万官员每人负重50余斤,冒雪天向朝鲜柳谭里,新兴里集结;15天行程,17天奋战,疲惫不堪的志愿军全歼美军第7集团军第31团部,这是一次举足轻重的胜利!

而后,军队继续前进,他们将要抵达长津湖,开启一场斗志战役,长津湖所在的盖马高原有朝鲜“屋脊”之称,兵团恰逢50年最冷冬天,零下30多度,披着美军死者的厚棉衣前进,但是寸步难行,大家依偎着大步前进,15,16岁的倪裕懋却扛过去了。

1951年7月9日晚,7辆军车在这海拔1500英尺,光秃秃一片的山顶上行驶着,他们的任务就是运送粮食给其他战士们,倪裕懋就在这7辆车的其中1辆中;不料,美军飞机在巡逻时,发现了他们,开启了一场绞杀战,炮弹连连,照明弹落下的一刻,暗空中明亮一片,一辆车被炸毁,倪裕懋就坐在其中,10多名志愿军牺牲,包括倪裕懋……

也许在那一刻,倪裕懋在心中呐喊过,想起过弟弟,想起过父母,想起过在钢笔厂当学徒时3个月的艰辛生活,想起过自己当时内心激动澎湃,去报名参军,感到过惭愧或难过,无法一直孝敬父母,无法陪伴弟弟……但是他那一刻的呐喊中,一定饱含自己炽热的爱国心,也有这视死如归的军魂。

抗美援朝距今70年,240万志愿军,19万7千人永远长眠在朝鲜土地上,1900名松江战士,牺牲80多位。我相信:历史会记住他们的功勋,他们谱写过灿烂,谱写过悲痛,谱写过战争时的无畏就足够了。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定格于16岁的倪裕懋委实是伟大的、无私的、忠恕的。也许,弟弟倪裕华一直会翻看那一沓书信,一直摩挲那一张哥哥生前拍下的照片,那一张照片能帮他找到哥哥的模样,哥哥的风范,能带他穿越时空,听到那一声定格时空的呐喊。

70年后的今天,盖马高原上的金达莱花绽放,于阳光下熠熠生辉,他们守着一份素履之魂,会一直瞻仰这名英雄少年留下的痕迹,他们要绽放出灿烂,绽放出生气与蓬勃,他们心中的生出的崇仰,是那一声定格时空的呐喊最好的礼物。

篇二:《忆往昔敬英雄》纪录片观后感学生

潘定艺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时光匆匆,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已经70多年了,在这幸福生活的背后,是多少烈士和英雄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这次清明节,学校组织大家线上观看《忆往昔敬英雄》的活动,在缅怀这些先烈的同时,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他们的故事吧。

一腔热血洒舰艇的朱陶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1784部队防化业务长。

1958年8月,朱陶然所在舰队接到命令,参与鼓浪屿一带封锁海域的任务。当时上级已准备让朱陶然去哈工大深造,他只需留守基地待命就可以,但他再三请战,终于如愿出征。他出发前写信给未婚妻韦力说:“部队已经批准我的结婚申请,任务结束后,我们就结婚。”8月底接到信的韦力按捺着激动的心情给朱陶然回了信,但迟迟没有回音,结果等来朱陶然的遗物和他牺牲的消息。朱陶然所在的175指挥艇,被第一个炮弹击中后,从艇首到艇尾,一共补打了11个洞,就受到了攻击,为了不连累整个舰队,他们在最后发出报告:“机器故障,可以走。不要管我们,你们先撤”。随后舰艇迅速沉入海底。那个时候的他才25岁,他思念成疾的母亲知道他牺牲的消息是在17年后的一天。

沈辛之离家时,侄子沈谨新未满周岁,记忆中没留下叔叔的音容笑貌,就知道他去参军了,说好的解放后就回来的叔叔,甚少回家,也鲜有书信。只是偶尔,奶奶会从房子的墙砖缝里收到“平安”二字的纸条。但直到新中国解放,盼望亲人回归的家人却不见英雄回家。写信,登报,通过各种方式寻找,一年后,在朝鲜战场上的战友看到报纸后写信告诉家人,叔叔1945年在苏南新四军北撤渡江时,因沉船牺牲了。但是那个时候的叔叔被安葬在哪里呢?2020年,沈谨新看到了几经传播的松江烈士陵园发起的“特殊寻亲”,这一场跨越了70年的双向奔赴终于有了结果。寻忠魂,归故土,还有很多的烈士正在这条漫长的寻亲路上等待着,但是他们的英雄精神仍在传承。

如今的我们能安心地坐在教室学习,幸福地和家人围坐一起吃团圆饭。要感谢当初先辈们的付出,对于他们和他们的家属,我们应该置于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挚的情感。也许我们现在并不能上战场杀敌,基本也没有这个可能,我们现在能做到的,只有学习。无数人的牺牲换来现在非常美好的社会,我们要学习他们,了解他们,尊重他们,铭记他们。

篇三:《忆往昔敬英雄》纪录片观后感学生

山河无恙,英烈永记

徐祖娴

烈士,忠其一生于国,无畏不悔。他生前是英勇的战士,身后是祖国的记得,历史的表彰,家人的鲜花与泪水。

“宁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清素白花,明朗河山。在清明之际,让我们走进那个烽火忠魂的年代哀悼那些为青春中国,为百年和平而牺牲的儿郎。

朱陶然,1933年生,牺牲于1958年炮轰金门战役。他是海军第一批防化兵,被组织重点培养,在炮轰金门战役前,他已经被调去哈尔滨学习。只是需要交接工作,留在部队。可当号角吹响之时,他仍旧为“防止台独,保卫中东”而再三请战。金门的炮火连着天,朱陶然所在舰艇被炮弹前后贯穿了11个洞,为了不连累整个舰队,他们打出报告,“不要管我们,你们先撤。”,随后迅速下沉。朱陶然以身殉国,一个意气风发有着大好前程的少年生命定格在了25岁。

为了不让母亲担心,朱陶然的三个兄弟姐妹把他牺牲的消息瞒了整整17年。可17年后邮差的一句“烈属”让母亲失声痛哭,这17年来,她彻夜难眠,思儿成疾。写这封信的,是朱陶然当时的未婚妻韦力。他们是人人艳羡的神仙伴侣,是彼此的知己,舟山的海滩见证过他们的爱情。

韦力曾写过,“对于祖国,你是战士,对于我,你是我的整个世界。”25个短暂的春秋,朱陶然在他热爱的大海与舰艇上,谱写了壮丽的英雄凯歌。

“去时少年身,归来甲子魂。”在家人的不懈寻找下,在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中,沈辛之,这位为革命牺牲的烈士,终于在70年后兑现了那个解放后就回来的承诺。

绿水本无忧,因风而皱。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倪裕懋,投笔从戎,隐瞒年龄,参军入伍,抗美援朝。却1951年7月9日在战场上执行后勤任务时,遭美军飞机轰炸袭击,不辛牺牲,年仅16岁。正值青春年华,却风过不知,月照不晓,长眠于朝鲜的雪山。

烈士们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不朽的传奇。用血肉之躯,筑成保家卫国的高墙,将侵略者阻之门外,才有了我们现在平稳安定的生活。不因战乱而颠沛流离,不因战火而家破人亡。烈士们用生命诠释“国在山河在,人在阵地在”的豪迈英雄气概。正因为有你们的存在,新中国“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走过峥嵘岁月。迎接中国的,迎接你们的将只剩下和平与繁荣,鲜花与掌声。

新一代的少年,青年,我们将继续秉承你们留下来的优良作风,满腔热血,以五星红旗为信仰,奋斗终生。这盛世将会继续延续,你们,我们都会记得。

愿所有的烈士在天上安息,你们要在天上过幸福的生活。

山河烽火起,儿郎遗忠骨。山河亦无恙,巍巍葬忠魂。

篇四:《忆往昔敬英雄》纪录片观后感学生

忆往昔敬英雄

胡闻曦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再次听到习近平主席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我不禁心中再次涌起对英雄们的敬意。

又到了每年的四月五日清明节,这是一个缅怀亲人,缅怀烈士的日子。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对英雄的纪念和缅怀,体现出的是我们对民族记忆的珍视、对人民英雄的敬重和对国家的挚爱。

纪录片《忆往昔敬英雄》记录的是近年来松江烈士陵园开展的“为烈士寻亲”项目中,寻找到的烈士家人,通过后人讲述的形式,从不同侧面展示家乡英雄人物事迹,戳人泪点,令人感动!看了这个纪录片,我了解到在我出生长大的松江也诞生了很多令人敬佩的英雄人物。在这个纪录片里,我们看到了朱陶然烈士再三请战,参加金门海战,他的母亲17年后才得知儿子已牺牲。虽然朱陶然烈士的家人悲痛欲绝,但为这个保家卫国的英雄而感到光荣。沈辛之烈士21岁偷偷参加地下革命,为了党组织的安全,只能在墙缝里传信给家人报平安,他的最后一封信说等解放以后他就会回来了;后来上海、松江都解放了,家人们盼星星盼月亮,但再也盼不到沈辛之烈士的归来。倪裕懋烈士15岁的时候隐瞒年龄去参军了,他是抗美援朝部队里年龄最小的一个军人;在朝鲜战场上他奋勇杀敌,照顾重伤的战友;他用一封封家书抚慰着松江的家人,希望他们不要为他担心;他最后在长津湖战役中光荣牺牲,他用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生命成为“最可爱的人”。蔡财根烈士22岁奔赴朝鲜战场,与襁褓中的儿子仅见过一面,从此生死两茫茫,蔡财根的儿子一回忆起他,就泪如下。鲁锦清烈士离开已有身孕的妻子参加抗美援朝,13年后家人才收到他已经牺牲的确切消息。还有潘金弟烈士用生命扛起了铁道兵的精神。还有许多许多的松江烈士,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将流芳百世,教育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烈士们的牺牲,换来了我们现在的繁荣盛世。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负重前行罢了。从战火中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作出英勇牺牲的千万名烈士,到和平年代抛洒热血的英烈们,他们出自平凡,但造就了伟大。看我们现今的抗疫斗争中,涌现了很多很多的英雄,他们为人民、为国家作出了伟大的奉献。只要有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只要有奋发有为的干事决心、只要有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忆往昔,敬英雄,砥砺前行,不负韶华!

篇五:《忆往昔敬英雄》纪录片观后感学生

清明有感

梁子衿

回顾历史,金门炮火的硝烟已淡去60余年。而解放军东海舰队175号鱼雷艇上的4位海军战士,却永远长眠在他们奋斗过的海域上。朱陶然,就是其中之一。

他的事迹以前我并不了解,在看完关于他的记录片后,我才真正感到由衷的敬佩。

他是一个鲜为人知的英雄,一个来自松江的无名英雄……

纸张泛黄的履历表,折痕累累的烈士证明书,字迹模糊却饱含深情的家书,它们像一把把打开记忆的枷锁,将尘封已久的往事慢慢揭开。

朱陶然,1933年10月生于松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适应现代条件下作战需要,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组建的第一批防化兵的一员。1947年,他高三那年,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他要求参军上前线,后被海军部队录取,分配在南京三分校学习防化业务,化学兵科毕业后,该班学员被分配到舟山基地各舰艇,开展防化业务。由于防化业务属保密工种,朱陶然和家人的书信中极少谈到部队生活。1958年8月,朱陶然所在舰队接到命令,参与封锁金门海战。当时,朱陶然已接到上级通知,不用去前线参战,可他要求去前线,还向组织上打了报告,最终如愿。在战役打响前,他给家人写了生前最后的家信。甚至在未婚妻的信中,他这样写道:“这次战役预计在9月份结束,部队已经批准我的结婚申请,战役结束后,我们就结婚”。8月24日,战役打响,朱陶然所在的鱼雷快艇175号不幸被炮弹击中,多方搜救无果。1959年,朱陶然经部队批准为革命烈士。烈士朱陶然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5岁的青春芳华里。

他年迈的老母亲被家人隐瞒十七年后,才无意中得知儿子再也回不来了的事实。朱陶然烈士的嫂子说:“瞒了母亲十七年,(朱陶然未婚妻)调到湖州来的时候,写了一封信给邮递员。那个邮递员一见到母亲的面就讲,老太太您是个烈属是吧,当时一听见烈属母亲就哭了。”

绵绵哀思,令人禁不住潸然泪下。朵朵白花,寄托后人无尽哀思。朱陶然等烈士们的感人事迹,不仅是人民的骄傲,也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对待所有英雄,我们应保持崇尚,学习的态度。当初,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为了刚成立的新中国。强敌如云,厚厚的积雪没过小腿。经历了长津湖的严寒、上甘岭的危难,我们的仁义志士无所畏惧,建立了史册功勋。为了刚成立的新中国,他们迎向武器装备精良的敌军。接受光荣的使命,一心只想着舍生取义,从未考虑自己是生是死。

因为他们的英勇奋战,自鸦片战争以来近一百二十年西方列强对中国人形成的威慑一扫而空;人民建立了自信,影响不可谓不深远。

而令人痛心的是,那些战死疆场的烈士却再也无法回家,埋骨他乡。昔日的战场空旷而安静,彼时烈士的亲人们望断天涯,盼望烈士归来而不得。71年后,今天的国人们仍旧无法忘却那段历史,那是生离死别的遗憾。我们无法弥补他们巨大的遗憾。但保持崇尚,学习的态度。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对英雄模范的表彰。今天我们以最高规格褒奖英雄模范,就是要弘扬他们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

篇六:《忆往昔敬英雄》纪录片观后感学生

李星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当我想起唐代大诗人杜牧这首《清明》诗时,又到今年清明,因为疫情,今年我们只能在网上缅怀亲人、古人以及为我们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先烈和英雄。当我在松江英烈公众号上浏览英烈事迹时,被他们舍身为国而英勇牺牲的精神所感动,既有投笔从戎虚报年龄从军的倪裕懋,也有雷锋式的好战士、助人为乐的沈书琴,还有为抗美援朝而牺牲的彭和九烈士等等,他们都是我们松江的骄傲,他们用鲜血染红了我们的红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自古时势造英雄,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无数英烈涌现,在与亲人祖国告别之际,他们正值青春年华,却为了心中未曾熄灭熊熊燃烧的信念之火,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新时代,一定要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要做一个有用的人。我们要记住我们的历史,不能忘记我们民族的荣辱感和耻辱感。虽然现在我们现在只能待在家里网上扫墓,但这种形式也是一种挖掘、一种追忆、一种与英雄心和心的交流和英雄灵魂与灵魂的碰撞。光辉的思想是不朽的,英雄的鲜血是不能白流的,历史的长河里,闪耀着无比灿烂的精神光芒,继承、发扬、广大,是我们中华民族永不丢弃的遗产。

像这样的英烈不胜枚举,他们金子般可贵的精神并未因他们的牺牲而断绝,而是像亘古不变的大地上生生不息的野草一般传承了下来。

目前上海正值疫情最严重的的时候,各地的医务工作者驰援上海,上海很多的志愿者投入到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们正是发扬了革命先烈和英雄的精神,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病毒,重新回到井然有序的生活。

篇七:《忆往昔敬英雄》纪录片观后感学生

敬侯绍裘

杨皓宇

我生活在美丽的松江,在我所生活的这座城市里,有很多流传下来的传奇人物以及他们辉煌一生,在老一辈的松江人心中都有一位革命英雄——侯绍裘。”青山埋忠骨,山河念英魂,无限哀思祭英烈”是我们对英烈的缅怀。他的故事流传盛广,他身上无数多的优秀品质也值得我们学习。

侯绍裘故事的开始源于1919年。当年,巴黎与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了中国学生的愤恨。同年5月7日,侯绍裘与全校学生一同走出学校,奔上了街头。他们喊着“打倒帝国主义”“还我青岛”。侯绍裘始终投身其中,成为了一位积极分子,组织者。

1920年8月,学校认为侯绍裘的心志不在学习上,便劝他退学。他脱离了学习后,一心追求革命事业。1921年,他回到了松江,与朱季恂一起接办景贤女中。发扬“科学”“民主”的五四精神。1923年,侯绍裘在醉白池召集了各界的爱国人士成立了“松江救国同志会”。这年秋天,侯绍裘经过他人推荐,顺理成章进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4年,侯绍裘陪同了毛泽东和罗章龙开展了国民党组织的建设。同时,他也负责了松江临时的县党部工作。”五卅运动”时,侯绍裘担任了副总指挥,与总指挥恽代英等人一起领导组织发动工作。

1927年4月,侯绍裘前往南京,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激烈的战斗。不幸的是,他在4月11日被捕,他不受蒋介石的诱降。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他无畏地说:“我的生命已经准备在这了。”他是个伟大的人,用着自己的行动来实践着他的名言“以最多数人之最大幸福为人生的最终目的。”

解放后,侯绍裘被追认为烈士,松江人民政府立碑纪念他。1987年,建半身汉白玉雕像于松江二中。

我深深感受到先烈们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情怀,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尤为幸运。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些伟大的先烈们,更应该缅怀他们,学习他们的爱国情怀,向所有烈士致敬!

篇八:《忆往昔敬英雄》纪录片观后感学生

清明折柳缅英雄,擎旗自有后来人

钱李昕

严寒处,长津湖,百里亡魂待归途。——题记

没有人会忘了那一天,1950年11月19日,没有人知道中国志愿军,奔赴到朝鲜战场时会发生什么。但是,他们还是都去了,奋不顾身地去了。

那些老人们,曾经几次亲眼见到自己的战友站起来,又倒了下去,然后就再也没有起来。他们激发了斗志,愈战愈勇。胜利后回到了祖国,都是了不起的英雄。

人们也没有忘,还有更多留在朝鲜的战士们,他们回不来,但祖国和人民一直记得他们,他们是最伟大最勇敢的烈士!

倪裕懋与十余名战友组成了战斗小组,他们扛着弹药箱、担架,在敌人阵地上不断向前线部队发起进攻!

是夜,倪裕懋负责运输物资,在最危险的山谷里,军夜航机的照明弹蓦然间划破夜空,2架美军轰炸机恶魔般扑向暴露在强光下志愿军车队,一连串汽油弹爆炸掀起的火球吞没了一切……

年仅十七岁的倪裕懋啊!你把你的生命,定格在了江原道的新高山!

倪裕懋,这位来自上海松江的志愿战士,与千千万万牺牲在朝鲜的志愿战士一样,用他们满腔的热血,年轻的生命,捍卫了新中国的尊严。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英雄,此刻这些真正践行国家责任,勇于逆行的人就是英雄,这是一个国家的战斗!”我在作文上写下这段话。

可是少年的我,又该为国,为家做些什么呢?我想,努力学习,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为父母分担压力,为将来报效祖国,积蓄力量不也正是我们此刻的责任和初心吗?

多少具留在朝鲜战场上的尸体,多少位挥洒血泪的战士,多少个美好而又壮烈的孤魂!

让我们永远铭记,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献出宝贵生命的先烈们!

篇九:《忆往昔敬英雄》纪录片观后感学生

时代的一束光

李远晴

每个时代都有英雄,他们或是上战场为国捐躯,或是在祖国有难时勇敢地站出来奉献自己的一份力,亦或只是平民英雄,默默无闻的奉献。

中国近代史是一片灰暗的天空,每朵云都有一个悲哀的故事,充斥着鲜血的流淌和生命的逝去,但不缺少英雄。当中国被帝国主义无情瓜分的时候,有多少战士为了拯救中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在抗日战场上,有多少英雄儿女牺牲了;在抗美援朝的前线,又有多少志愿军永远的离开了。而他们却走得义无反顾,大义凛然,光荣赴死,那是因为他们是为中国献身的。

而在我的家:松江,就有这么几位英勇献身的烈士。朱陶然为了拯救中国参加革命,不幸遇到炮轰金门事件,年轻而又有理想,有抱负的他就走了;倪裕懋隐藏年龄,参加解放军,他还是一个忠孝之人,经常给家人写家书,就是这样一个好少年,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不幸被炮弹击中;蔡财根在听到征集志愿军的消息时毅然放弃与刚出生的儿子相见,奔赴朝鲜战场,之后不幸光荣牺牲。

这样为国捐躯的英雄很多,在初步了解他们以后,我内心泛起一阵汹涌的震撼与敬佩,是怎样的爱国精神和家国情怀才能让他们毫不犹豫的奔赴战场,怀着无惧死亡的一颗心,光荣的把生命献给了祖国,以换取祖国的国泰民安。英雄们深深爱之哺育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祖国母亲,为之奋斗为之牺牲,他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令我深深崇敬。我要学习英雄的精神。

在当今疫情下,医护工作者冒着感染的风险救治伤员,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奋斗,几个昼夜都不休息,也何尝不是英雄呢?袁隆平为全国人民能吃上饭这个愿望奋斗了一生;邓稼先潜心研究氢弹十几年,没有与家人联系过一次,而之后受到辐射不幸牺牲……英雄,还有很多,但是他们的初心和使命都是一模一样的:为了华夏儿女,为了社会,为了祖国母亲,他们甘愿为祖国无私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而我作为新时代的少年,祖国的花朵,以后将要努力去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现在努力学习,都是为了祖国以后的繁荣和富强。我要学习先辈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永远捍卫先辈们誓死守护的华夏大地,捍卫英雄们。

英雄,时代的一束光,永不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