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内卷的看法作文800字(推荐8篇)

篇一:对内卷的看法作文800字

对内卷的看法作文800字(推荐8篇)

风起于青萍之末,驰骋于天地之间,无影无形。世间万物,无不受其吹拂。书籍对人的影响也如此般无处不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读书,使人们无需用双足远行,便可用心灵丈量世间。而我们需要读思并行,如此方能渐入佳境。

读,需要博览。正如同鲁迅先生所言:“读书就像蜜蜂采蜜一样,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有限。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纵览古今,许多热爱读书的人无不散发着智慧的光芒。一心求学,足肤皲裂而不自知的宋濂在“因得遍观群书”后,才能生发出“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样的哲思;青少年时期的毛泽东,在任图书管理员时期,博览了各类书籍,在解放战争中灵活运用所读的兵法,无数次脱困,指挥神妙;军旅艺术家阎肃自言读书是第一大乐趣,创作出的歌曲无不展现着沧桑的力量。因为博览,他们得以运用才智,放出无与伦比的光芒。

思,则是在博览之后不可或缺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大思想家孔子在博览众多后体悟出的至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是学者朱熹生发出的感悟。由此可见,思考在阅读中的重要作用。如果仅浏览而不加以思考,只是在文字上浮光掠影,对人是百害而无一利的。面对海量书籍,我们不应只当数据丛林的猎人,也应该有成为“思想瞭望者”的勇气与担当。人是一株会思考的苇草,若只是“万花丛中过”那到头来也只能落得一个“零落成泥碾作尘”的下场。叔本华曾说过:经过自己思考获得的真理像自己天生的四肢——也只有这些东西才真正属于我们。唯有读书与思考并行,才能充实你的灵魂,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读思并行,方能渐入佳境。“少年读书,入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诚哉斯言!唯有读与思相结合,才能一步步走进文艺堂皇之境。读书需要不止步地上下求索。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愿你我,都能读思并行,渐入佳境。

篇二:对内卷的看法作文800字

张潮将读书比作见月,在我看来,诚可谓一语中的、妙不可言。

从古至今,与传统文明共同经历了时代更迭的大浪淘沙并最终沉淀于我们每个人血脉深处的,毫无疑问是那份对读书的渴求与思考。若说“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是独属于中华民族的特色,那“人有心,月有情,书有意”则是对读书之思的凝练总结。

但如今,面对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大势,面对足以“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的碎片化阅读,不少人正逐渐失去对读书的正确认知,置身于时代洪流而不知向何处去。当此时,重拾对读书的求索与深思意义非凡,而解决我们到底该读什么书、又应如何读书、最终为何读书的问题,也因此而成为了当务之急。

读什么书?昔者鲁迅曾有言,读书一如蜜蜂采蜜,须得采过百花方成蜜,多经历练自知甜。如今看来,此言仍具有超越时代的普世价值。读者诚可以兴趣爱好为导向,但亦不可涉猎有限、内容单一。需知,开卷有益,贵在多多益善;博览群书,妙在眼界开阔。此所以读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如何读书?圣人朱子也已经做出了耐人寻味的回答。但走出了以科举为目的的历史时代,如今的“三到”,理应具有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的全新的内涵。心为初心,初心应时刻与读书相随,方能有捕获稍纵即逝之触动的能力。眼为眼界,书中自有精气神,书中亦有佳丽地,以进步眼界观之,获益匪浅。口为表达,时代要求我们,“跳进书海”亦要“走出书斋”,敢于并善于表达,由书本联系现实,应是我们必备的技能。也唯此“三到”,方能成读书有益,而助有益读书。

为何读书?是的,当新近广为议论的“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我们势必要反思,读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也许少年读书,因其服务于成长成才,难免有如“隙中窥月”,但这并不成其无用之辞。只要长期坚持,至中年读书,便会有“庭中望月”之清通惬意。而若一生以书为友,勤读不辍,又何愁不能达到如“台上玩月”般的老年读者之境界?事实上,此“中年”与“老年”并不单指年龄,而犹指于书香浸润中成就出落的人生阅历。

“人生的这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斯言信哉。书一如月,灼耀万古,荡涤人心。让我们像赏月般读书吧,眼见明月深情,人怀天地之心,体察书中真意,而待大道之行。

篇三:对内卷的看法作文800字

随着我国机器人的制造技术的日趋成熟,不仅是在工业制造业,一些服务领域的不少人工岗位已逐渐被机器人替代。这股“机器换人”的浪潮给我国制造业、服务业带来了不小的碰击,与此同时还波及了一旁“教育问题”这块岩石。

从现在来看,我们的教育并不是为了生产知识,而是生产知识的搬运工。出题有套路,做题苛求格式,作文可套模板,连中国的书法史上都“新增”了一种字体——“衡水体”。与其他字体不同的是,相同的字体在不同的人手中会有不同的韵味,而“衡水体”竟然做到了金标几万人写出来的都一个样,实属历史上的奇迹。而整洁的卷面下隐藏的是成堆的错误与思想的不够。这样看来,我们的教育多只是培养出了那些机器人,机械地进行数据的输入、处理,最终希望输出那千篇一律的完美答案。而培养出的这一个个机器人,于社会有什么用呢?

仅此也有的科技水平来看,社会不再需要人类作为搬运工。“双十一”期间,为了加快快递效率,京东已启用无人机和机器人运送快递,“饿了么”新推出的外卖机器人甚至冲击外卖小哥们的饭碗。相比于机器人们较高效、准确、犯错率低的特性,会出现“偷吃顾客盒饭”的人类劳动力已不再吃香。近年来,多次有专家提出将九年制义务教育提升到十二年。这一事件反映出的,不仅是综合国力的提高,更是对全民族教育水平的担忧。在信息时代的冲击下,只有提高自己,才可能保全下来。

机器人逐渐代替人类,但并不意味着人类再无事可做。社会是不再需要低素质的劳动力,但对于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的、能创造出这些机器人的人才,有着大量的需求。这就要求教育不能再仅是输入和输出,还要创造与创新。学生不能再仅是接受老师,书本所传授知识,还要学会主动的搜集,创造知识。去年,北京一小学的“大数据解读苏轼”的作业,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离开课堂,不是老师的直接讲解,小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搜集到的数据、自己的理解来解读苏轼,他们是在自己“创造”知识。创新的种子在他们心中埋下。未来还需他们来创造更好的机器人。

我们在“生产”知识,而不是知识的搬运工;我们不能再创造“机器人”,还应是创造机器人的人。

篇四:对内卷的看法作文800字

曾经的“双十一”,是年轻人的聚会欢笑,是甜蜜小情侣的恣意“虐狗”,是“单身狗”们内心阴影面积飙到最大值的日子……如今,它已失去原本的意义,脱胎换骨成为一场购物狂欢节,人们对此趋之若鹜。

今年的“双十一”,阿里巴巴创造了912亿元的销售奇迹。对此,我们不禁感慨国人购物的疯狂,如同蝗虫过境,所过之处,寸草不生,满目疮痍。同时,我们也应反思,“双十一”的真正意义是什么?除了购物,还是购物。好像如果你不在“双十一”上买点东西,就对不起时代对不起大众。这样与轨道脱节的“双十一”,究竟是好是坏?

毋庸置疑,“双十一”满足了购物狂们的购物欲,在GDP的增长上划下了浓重的一笔。然而,不少人在购物之后恨不得“剁手”来宣泄自己的悲愤之情,更似闹剧。由于贪图便宜、头脑发热、节日气氛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催化,开启疯狂模式拼命囤货,过后才意识到许多商品根本是“华而不实”,买来堆放在家里也只能起到添堵的作用;更有甚者,商家顶着“促销”的噱头,将仓库里囤积多年的陈年旧货拿出来甩卖,毫无质量保证可言,从中谋取巨大的利润。近年来,这种做法愈发普遍,不少上当受害者苦不堪言,可是由于购买金额低和退货手续繁杂,只能默默地吃下这“哑巴亏”。

其次,“双十一”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不少学生党、上班族为了抢到心仪的商品,深夜守屏奋战。第二天只能顶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去上课、上班,为此影响了听课和工作效率,实在是得不偿失。

就我认为,“双十一”购物节只是一场由电商热炒、广大网友热烈响应而迅速发酵的经济活动。商家利用大量的广告宣传和消费者的从众心理,大力倾销,谋取巨大的经济效益。“双十一”已然变质,失去了原来人们赋予的单纯意义。这让我们不禁怀念当初单纯快乐的欢聚时光,萌发物是人非的沧桑之感。但只要我们认识到商家的别有居心,坚守自己的底线,不上贼船,那么他们自然也就无计可施。

拒绝变质“双十一”,不随波逐流,不盲从购物,“双十一”自然会重回原本单纯意义上的“光棍节”或者类似于“3·15”那样质量有保证的购物节日。

篇五:对内卷的看法作文800字

夸夸群是清华高校学子为缓解内心烦恼,以求安慰建立的,一经外传,不久便风靡网络,夸夸群是现代快节奏生活,高强度压力下的心情调味品,但也是有着不切实际,天花乱坠、胡说海话的虚伪,过度的赞美和没有赞美都会使人消沉,而恰到好处的赞美会激发人的斗志!

夸夸群为何会火?因为他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人人都有一颗爱美之心,也就有了爱受关注,受夸奖的心。能够做到像宋荣子般“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少之又少。现在是人比人的社会,高高在上的人赞美肯定不少,但那些朝九晚五、拼命生活的人身心俱疲,需要心灵的慰藉,而夸夸式的药剂品恰好能治疗心灵的创伤。

现代社会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人不少,这给那些中下层的人以希望却又有不甘。为什么那个幸运儿不是我?现实的骨感和梦想的丰满,给人打击。“一句恶语,六月寒”严厉的说教和心灵鸡汤式的鼓励,已无法激励起人们向上的斗志,而夸夸群号好似“脉动”给人注入动力,这是对人存在价值的肯定。

伤仲永,自然人人听过。过度的夸赞必会引起反面效果,更可怕的是人会在这美好的夸赞中迷失自我,被美丽的文饰腐蚀内心,从而觉得别人眼中的我才是我,进而失去自己,“我就是我,是不一样的烟火”,世界上的人本来就各不相同,有自己的个性爱好、喜好,也影响了人不同的生活,若因为别人的话,而向反方向的自己前进,实在得不偿失。

孔子讲究“过犹不及”,他在教学中也因材施教。在遇到事情是不是马上要去做时,他给出了不同的回答,因为“由也退,故进之,求也兼人,故退之”。鼓励也是分个人和方式的夸夸群的产生,不能称之为坏,也不能评价其为好,夸夸群应该向孔子学习中庸之道并不一味夸赞,只是依据事实给予一定的评价和看法,可以提建议或解决方案,这样既缓解了别人的忧虑,也能为自己鼓掌,一举两得。

夸赞不流于形式,来自内心真诚的赞美;夸赞不在于外表,来自对你由衷的肯定;夸赞不是儿戏,请认真对待。积极的鼓励既是对他人的慰藉,也是对自己的安慰。

篇六:对内卷的看法作文800字

抖音APP背后是一个强大的运营团队,有着专业的消费者行为学作支撑,用尽最前沿的科技,最详尽的数据,通过声、光、交互、反馈等全方位途径,在各种心理学、行为经济学、认知神经科学等理论指导下,为人们创造一个虚拟空间。

抖音如星星点灯,后春笋,仅推出半年,用户量就突破了一亿。在抖音可以记录着美好生活的瞬间;能使疲惫不堪的人变得精神抖擞;能让孩子们呈现出满意的笑容;能让世界充满欢声笑语,可见它是一款非常让人幸福的软件。

但是,随着抖音的普遍使用,也出现了一些弊端,曾经有一位两岁女童的爸爸,看到了抖音上的一个高难度的动作,兴高采烈的想让自己的女儿也试试,在和女儿互动的时候。脑残加手残的爸爸没有抓牢女儿的手,使女儿的头部着地,尽管家人及时把女童送到医院,但孩子脊椎已严重受损,瘫痪了!

一个小小的视频有竟这么大的魔力,让人们的心里产生了冲动的欲望,两岁的女童变成了瘫痪,多么可怜啊,两岁的孩子,她的快乐,一生的幸福都毁了,有时候我在想,如果这位爸爸没有看到这段视频,是否可以避免本次的事故呢!

孩子看抖音,爸妈玩孩子发抖音,孩子自己也在录抖音。有数据统计过:“抖音85%的用户在24岁以下,基本都是95后,甚至00后。”拍摄者中小学生竟然占了很大比例。就连三四岁的小孩子经常出现在小视频里,他们在手机屏幕前摆着各种姿势,赚足了人们的眼球,上热搜也比比皆是。每天,我们身边,刷段子抖音四五个小时的人数不胜数:各种无脑的跟风,看到段子就要模仿一下;捉弄孩子、家人……抖音,这些东西刚刚看的时候,是很有趣。就像刚出生的婴儿眷恋母亲的乳汁一样,本来还是哇哇大哭瞬间豁然开朗,但是当你刷累了,关上手机屏幕,迎接你的就是空虚。你的时间被他一点点压榨干。这就是“奶头乐”为我们创造的牢笼。而我们心甘情愿地,一步步走进去。

所以,我呼吁抖音,请放过孩子们,我也希望人们可以正确合理使用抖音软件,不要沉迷于抖音,把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面吧!

篇七:对内卷的看法作文800字

哲人有言:读书是一个人美化心灵,净化灵魂的捷径。诚如斯言,生活中,我唯有多读书,会读书方能让读书达到修身正德的目的。

“读书就像采蜜一样,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有限。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好蜜来。”鲁迅如是说。由此观之,读书应博览。孙权曾劝吕蒙:“旦当涉猎”,它日吕蒙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正是因为博览使人对全局的把握更加全面,透彻,让人能多角度思维,谓之“读史可以鉴得失、知兴替;读诗可以志高昂、人灵秀;读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博览在性德上带给人的是潜移默化的提升。又如陶渊明的“不求甚解”,则更重视对文章核心素养的把握,用相对较短的时间理解文章的精华所在,这种博览,则是在文章自身上汲取营养的捷径。

然而,博览不是浏览,当下快餐文化风靡,“听书”“代读”等阅读方式的兴起,我想便是对“读书三到”的误解。三到之一“眼到”,视觉能强化人的记忆,宋譧之所以“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就是为了能对文章有深刻的理解,因此眼到切忌囫囵吞枣。三到之二“口到”,董卿小时候被要求每天晨起大声背诵五篇古诗,正是这样的记忆方式让她在诗词大会上可以凭借童子功一展身手,成就了众人心中那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女子。三到之重“心到”,朱熹曾说“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心到,是与书去交流,是与作者进行灵魂的对话。正如梁启超说的“唯有读书能使人忘记打麻将”,这是“心到了”。读书,是一棵树摇动另一个树,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因此只有“心到”才能让心灵得到真正的感化,让灵魂得到书香的洗礼。

如果说读书是一个输入的过程,那么创作便是一个输出的过程,唯有在大量的阅读中充氧充电,才可能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模仿,不断演变,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正如杜工部所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此读书便达到了最高境界,即去感化他人的灵魂。

脚步不能丈量的地方,文字可以;语言不能表露的地方,文字可以,在书籍的海洋里遨游,在书香的氤氲中成长,愿你我的灵魂熠熠生辉。

篇八:对内卷的看法作文800字

站在汩罗江旁,忽然看到从路延伸出去,在极远的地方,一轮如血的夕阳挂在路的尽头,落日余辉仍在,只是他终究是落幕了。

他是谁?他是久醉待醒的梦,是不染世俗的诗,亦是一只没有舵楫的孤舟——屈原。

他曾是三闾大夫的政治家,他年少有为,以天下为已任,拥有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他曾许下“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定誓言,也曾唱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为艰”如此动人的歌词。怎奈世俗工巧,周容为度,君王的不信任,世人的抛弃使他越走越远。他“上下求索”终究没能敌过“路漫漫其修远”。

他亦是手拿清酒的诗人,即使处境这样艰难,他仍坚守着“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他执着着诗人的自尊,即使身处游泥中也能如白莲般自饮一花一世界的孤独。即使人生几度秋凉,世事一场大梦,他也绝不与小人同流合污。但他最后换来的只是江山易主的悲歌。

敢问世间还有何人,能做到屈原般执着着自己的梦与诗?

即使那杜甫拥有着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却活不过屈原的萧洒,即使那李白拥有着一生的放荡不羁,却做不到屈原的为民之心。唯有他,敢愿在这修罗战场中杀出一条血路,也唯有他,能在这在狂风暴雨中护住一把火种。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屈原满怀愁思。站在汩罗江旁,最后一次遥望这人世间的太阳。他随着那巨石慢慢的沉入江底,屈原想用自己的血肉唤醒这浑浊而疯狂的世界,冰冷彻骨的不是那江水而是这世界。即使是这浩荡的汩罗江也冲不尽这世上的污秽,吹不散朝庭的腐败。他虽没能唤醒当时的世界,却唤醒了后来中华五千多年来无数的英雄豪杰,唤醒了这世界无数沉睡的英魂。

传说中有这样一种鸟“一生只为一歌,曲终而命绝”。而屈原留给这世界的不只是一曲《离骚》,还有那震天动地的屈原精神。

我想着如血的夕阳如何映红水面,映红他深思的双眸和风霜的面旁。他从远方来,又到远方去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从此野马疆驰,放荡此生。

“不是渐行渐远,而是有一天终要重逢,你的名字清楚班的留在世纪的史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