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文化遗产作文初二(精选7篇)

篇一:身边文化遗产作文初二

身边文化遗产作文初二(精选7篇)

黄姝函

沅江有三座古塔,一座是琼湖镇船码头下首的八角亭,高15米,三层三檐六方,八角尖顶。第二座是滨临东洞庭的镇江塔,高23。95米,第三座则是立在城南十里千秋浃的凌云塔,高33。5米,为七层八方,中空楼阁式石塔,它是洞庭湖中建造精美,保存完好的一座水上宝塔,是省、市的重点保护文物。我要为这座宝塔申遗。

这座宝塔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为“镇妖孽,除水患”,凌云塔于乾隆五十六年(1793)动工兴建,至嘉庆二十年(1815)竣工。清末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等曾游览于此,并联句曰:“洞庭秋水砚池波,拿过昆山当墨磨,宝塔倒悬权作笔,苍天能写几行字。”

凌云塔有优美的风光,独特的地理作用。凌云塔不仅是沅水流域洞庭湖区运输导航的标志,亦足以点缀风景。一层北券门上横额刻“凌云塔”三字,门侧镌石联“文星磊落照银汉,笔陈嵯峨焕彩霞。”第二层北门则刻有“挺出一支挥翰墨,联登七级会风云。”的对联,描绘出了宝塔雄伟壮阔的气势。二至七层各设两门两窗,窗格图案多样,窗花格调清新,向外眺望,洞庭风光尽展眼前,片片绿色的芦苇荡漾,头顶的白云,一湖闪金的波光,真叫人心旷神怡,超凡脱俗。

凌云塔,耸立在千秋浃水上,水退洲上立,水涨湖中浮,远看,艳阳映照的湖面,波光闪闪,凌光闪闪,凌云像一朵出水芙蓉,亭亭玉立在碧水之中,在笑迎游客。近看,塔身凸起,直插蓝天塔身倒影在碧波荡漾的湖水中,秀丽的湖光水色,让人赏心悦目。

凌云塔,记录了洞庭湖三百多年的潮起潮落,是人民创造智慧的杰作,是祖先的遗惠,保护好凌云塔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要为它申遗,让中国文化遗产宝库再增添一颗璀璨的明珠。

篇二:身边文化遗产作文初二

刘宣含

魁星孤立东北,无人问津杂草生。——题记

说起魁星楼,也许很多沅江人都不知道,但是,说到“八角亭”,那可谓是赫赫有名。奶奶去买菜时有人问问:“去哪啊?”“八角亭,买菜去。”进货的商人骑着车,有人问:“去哪啊?”“八角亭,进货去!”

魁星楼俗称“八角亭”,三层三檐建造美,金光闪烁气质华。从1794年就一直立在沅江市城区沿河路东北角,以原有泥塑“魁星点斗”神像得名,但是,现在那是一座并不那么遭人待见,被人们遗忘的楼。时间长了,人们也就不知道它原来的名字,更不知道它里面还曾有过一尊魁星菩萨。

妈妈说90年代初,还有不少人去烧香,求取世俗的功名富贵;后来有不少流浪客在里面睡觉,这座亭子就成了流浪客们简陋的家。再往后,八角亭的周围有了许多批发部,还来了许多的卖菜的摊贩,八角亭已经褪尽了魁星的高雅,贴近了世俗生活,和沅江人的生活紧密相连,融为一体了。于是,连魁星楼的名字也渐渐被人遗忘。

每当我看到亭子的楼梯上随意丢弃的杂乱菜叶,亭子前面堆满的肮脏的垃圾时,我想,亭子难道也有高低贵贱之分吗?西湖边的亭子,就算不是古老的有历史的,人们会不由自主的拿起手机来拍照合影留念;峨眉山上给人休息的亭子,人们会争着抢去坐一坐,说什么沾沾仙气,品品人生;更不用说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名震天下的岳阳楼,因“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八角亭呢,来往的人都不看它一眼,连路过的孩子轻轻摸一下亭子台阶上的扶手,大人都阻止说:“脏!”

岳阳楼、黄鹤楼因为古人的诗文留下千古美名。难道魁星楼是因为没有人为它吟诗著文而被人遗忘的吗?如果是,就让我用这篇文章为它呐喊吧!

让我们把魁星楼保护起来,使它重新拥有一个高雅的名字:沅江物质文化遗产——魁星楼!

篇三:身边文化遗产作文初二

徐镟茹

从古到今,沅江千百年的历史沉淀了无数汗水和智慧的结晶,这其中,有一座著名的古塔——琼湖镇船码头的魁星楼。

如果说魁星楼你还不知道,那么八角亭这个名字你一定耳熟能详。今天,我将要为你介绍这一处享誉沅江的古迹。

八角亭,顾名思义,就是亭顶呈八角形的塔。八个角有“八面来风,八方来仪”的内蕴在内,也有“八面通八风”之寓意,因形似八卦,与中国易经文化相应,寓意祥瑞。

八角亭建于清代乾隆十九年(公元1794年)楼高15米,尖顶楼阁式建筑,风格极具特色,既具有南方古建筑的清秀风格,也具有北方古建筑的庄重气质。其楼基为花岗岩,高1。85米八角亭外面由琉璃筒瓦覆盖,二层和下层为黄色中间为绿色。底层为龙,中层为凤,上层为鱼。楼阁尖顶上三个球状琉璃宝葫芦更是小巧精致。站在别处远望八角亭,在耀眼的阳光下,金光闪烁,十分壮观。楼阁底层至三层,有木梯相连,游人可顺其攀上。打开窗户,可观赏到洞庭湖光水色和繁华的街景。平静的湖面与街景形成了两种景观。在喧嚣的城市生活的人们,见到这壮观却不张扬的湖,见到这秀丽却不自傲的塔,浮躁的内心总会平静下来。

八角亭除却美丽动人的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为其增添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

八角亭为清代文人绅士捐款募修,原二楼立有泥塑“魁星菩萨”(后在建国初期被毁),清朝读书之人想求取功名,常常会到魁星菩萨脚下跪拜,以求庇佑。

建国以来,魁星楼便一直敞开。白天文人绅士来此烧香求赐,晚间为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提供庇护之所,就连毛泽东这样的伟人也曾来此游玩。直到现在也是沅江人民热衷于游玩的景点。这样的八角亭,谁不愿意去好好保护呢?

进入新时代,沅江市人民政府为保护八角亭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1963年,沅江市人民政府拨款进行了修缮。

1980年5月,沅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此楼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8年6月,沅江市人民政府拨款进行了全面维修。

八角亭,这座文化之塔,以静默的宏伟身躯,记录沅江发展的历史,承载了沅江悠久的文化,它永远是沅江人民心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我为八角亭申遗!

篇四:身边文化遗产作文初二

龙涵映

“惟楚有才”的湖南有一处迷人的“鱼米之乡”——沅江。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更是我心中的圣地。这里四季分明,湖光水色,人杰地灵。我喜欢这里灵秀的湖水,粗犷的苇荡,娴静的洲滩,静美的荷塘,美丽的城乡,淳朴的民风……但是我最难忘的是耸立于滚滚波涛之中的洞庭宝塔一一凌云塔,它是八百里洞庭最耀眼的明珠。

这颗明珠的来历是一段发人深省的故事:清乾隆年间,沅江要在岸边湖中修两座塔,组成一道县门镇洪水湖妖。手艺高强的石匠兄弟,承接了建塔工程,分任务时哥哥挑了工程容易的岸边塔,有人为弟弟担心,可他说:“不要紧!工程越难越能炼人,人无凌云志,哪能登高峰”。分头施工时,弟弟告诫哥哥:“一定要牢记师傅教导‘精心设计施工,确保质量第一’”。可哥哥满不在乎,草草画了张图纸就开工。而弟弟反复到实地勘察,听取群众意见,砌一层石头,校一次水平。一天,死去的老石匠报梦给大徒弟:“你的塔壁砌歪了一分,要返工”。可大徒弟只当是“耳边风”,继续往上砌。弟弟则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终于建成了一座坚实的宝塔立于湖中。哥哥建的塔刚欲盖顶,突然哗啦一声倒塌于湖中,自己也压在了塔下。为了纪念这位心怀凌云志,建塔为人民的小石匠,后人就把这座湖中宝塔,命名为凌云塔。

这颗明珠的外观大气恢弘。宝塔始建于1793年冬,宝塔正门原有石牛一对,第一层门楣上,“凌云塔”三个大字格外醒目。两边的门联意蕴深长:“文星磊落昭银汉,笔陈嵯峨焕彩霞”。第二层北门的“挺出一支挥翰墨,联登七级会风云”对联,描绘出了宝塔雄伟壮丽的气势。从二层到七层,每层有窗户两扇和东南西北四门,窗格图案多样,窗花格调清新,每层有左右旋梯相通,供游人登高远眺。

来到塔外远眺,洞庭湖美景景尽收眼底,一片片绿色的芦苇荡,一条条游动的机动船,头顶飘逸的白云,一湖闪金的波光,真叫人心旷神怡。站在塔上,饱览着美丽如画的洞庭湖,伸手是湛蓝的天空,朵朵白云飘浮在空中,似乎随手可以摘下一朵,眼前不时有鸟儿自由自在飞翔的身影……这时你会感觉自己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这座古塔,经历了数百年的风吹淋日晒,石雕的线条都已经模糊了,但它经历了历史的兴衰依然屹立不倒,印证着岁月的流逝仍旧岿然耸立。希望这座宝塔成为文化遗产宝库里一颗永远熠熠生辉的明珠!

篇五:身边文化遗产作文初二

杨子昂

纵观沅江千百年历史,沅江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无数宝贵的财富,如古朴庄重的八角亭、出水芙蓉般凌云塔、百年学府琼湖书院……今天,我就要为琼湖书院申遗。

琼湖书院创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二十六年竣工,前后历时三载。其间因资金不足,曾一度停工。建院时,适值出籍广西临桂状元张建勋回沅朝祖,题赠“琼湖书院”匾额一方,后悬于书院讲堂中梁下。雄伟的大门上挂着“琼湖书院”,大门的两旁是两头石狮子,守护者琼湖书院,它们互相对望,仿佛在交流着什么。

琼湖书院周围的景色十分优美,南望凌云塔,资水支流绕其,背靠下琼湖,后是香炉山。山清水秀,风景宜人。

琼湖书院不仅景色优美,并且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清朝时,他经历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后民元改制时,实施新教育,其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们还教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

琼湖书院与时俱进,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学校贯彻以教学为中心,按教育规律办学,为“四化”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1981年237名毕业生报考,上线163名,达68。6%,为1978年之五倍,为1979年之三倍,为1980年之两倍。录取153名,其中录取清华、北大、科大、人大、复旦、南开、浙大、上海交大等全国重点大学者65名,占42。4%。理科总分人数均408分强,超过全省大专录取线4分强。又自1977年选调飞行学员,连续输送罗国辉等8名飞行员,荣获省府军区”招飞先进单位”称号,是众人交口赞誉的省级示范高中——沅江一中。

进入新时代,沅江教育蓬勃发展,市委市政府着眼沅江教育发展大局,将琼湖书院一分为二,北校留在原址,南校迁往万子湖,为沅江教育再谱华章。

琼湖书院是沅江近现代教育发展的代表性建筑,我为它申遗。

篇六:身边文化遗产作文初二

杨雅琪

如果说沅江美如浩瀚的星空,那么八角亭就是那最耀眼的存在。

魁星楼,俗称“八角亭”。位于沅江市区的东北角。建于清代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魁星楼高15米,为三层三檐六方,尖顶楼阁式建筑,建造美观,既具有南方古建筑的清秀风格,也具有北方古建筑的庄重气质。每层飞檐翼角高翘,角首均置琉璃饰品,底下层为龙,中层为凤,上层为鱼,造型生动美观;三层檐面的十八条屋脊,都在琉璃花架上饰花草;楼阁尖项为三个球状琉璃宝葫芦。远远望去,金光闪闪,十分壮观。

魁星楼的第一层外围为砖墙,墙厚35厘米,六方无窗,东南方为正面,正面开有一门,与万子湖中的凌云塔遥相对应,门洞为拱形,高2。56米,宽1。1米,安有两扇木制厚门,可以关锁,阁内有六根金柱,每根直径一市尺,金柱从底层直至楼顶,是此楼的主心骨。楼的第二层、第三层和顶部,全为木结构,二楼、三楼六面皆窗,都安有可以开合的窗页36扇,每扇窗页都雕刻了美观大方的图案,窗外均有回廊和挡风板。楼阁底层至三层,有木梯相连,游人可沿梯攀登,打开窗户可观赏到洞庭湖光水色和繁华的街景。

这里历来是游人观赏南洞庭湖胜景的佳地。“浩渺江空接翠微,高楼远眺思依依”。置身此楼,清代诗人的“浩渺”之感,“依依”之情,就会跃然再现。

时间流逝,八角亭四周沧海桑田,唯有它依然如故,成为沅江人民心里一处重要的文化标志。

篇七:身边文化遗产作文初二

汤诗哲

沅江有三座宝塔,凌云塔是其中一座。它七层八方,中空楼阁式石塔,是八百里洞庭的一颗耀眼明珠。

凌云塔,耸立在千秋浃水上,始建于乾隆五十六年冬(1793),竣工于嘉庆二十年春(1797)。塔基下打有松桩,填有煤炭,整个宝塔用花岗岩砌成。宝塔正门原有石牛一对,第一层门楣刻有“凌云塔“三个大字。而第二层北门则刻有对联“挺出一支挥翰墨,联登七级风云”,描绘出了宝塔雄伟壮丽的气势。从二层到七层,每层都有两扇窗户和东南西北四道门,窗户的镂空图案丰富多样,简朴而别具匠心。每层有旋梯连接,以供游人登高远眺。

站在塔顶向外眺望,洞庭的美丽风光尽收眼底,艳阳映照的湖面,波光粼粼,一条条游船如叶片般漂浮在湖面,一片片芦苇荡随风飘荡,使人爽心悦目,流连忘返。

凌云塔不仅有着赏心悦目的迷人风光,还有着属于它的神奇传说。清乾隆年间,政府要在岸边湖中修两座桥,以镇洪水河妖。手艺高超的石匠两兄弟,承接了建塔工程。分任务时哥哥挑了工程容易的岸边塔,有人为弟弟担心,可他说:“不要紧!工程越难越能炼人,人无凌云志,哪能登高峰。”分头施工时,弟弟告诫哥哥:“一定要牢记师父教导的‘精心设计施工,确保质量第一’啊!”可哥哥满不在乎,草草画了张图就开工,而弟弟反复到实地勘察,听取群众意见,砌一层石头,校一次水平。一天,死去的老石匠报梦给大徒弟:“你的墙壁砌歪了一分,要返工。”可大徒弟只当是耳边风,继续往上砌。弟弟则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终于建成了一座坚实的宝塔立于湖中。哥哥建的塔刚欲盖顶,突然哗啦一声倒塌于湖中,自己也压在塔下。为了纪念这位心怀凌云志,建塔为人民的小石匠,后人就把这座湖中宝塔,命名为凌云塔。

凌云塔,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是劳动人民智慧的集中体现。我要为凌云塔申遗,使得更多人因此去关注、了解这颗光彩夺目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