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后感1000字左右作文

篇一:呼兰河传读后感1000字左右

呼兰河传读后感1000字左右作文

吴鸿奕

之前一直久闻大名,这次终于有机会拜读萧红的文章。花费的时间多而零散,但是总归是读完了;坦白来讲,读到前面,就像是欣赏一幅几十年前的社会图景;读到后面却越来越难读下去,因为这图景所揭示出来的伤痛太深。

萧红的《呼兰河传》,第一章简单介绍整个故事的背景地点及当地人的生活,第二章介绍了当地的民俗娱乐。第三章视角一变,主视角变为一个孩童,开始转为描绘呼兰河城中一个孩子的童年。一开始我有过疑惑,为什么作者要特意选择孩童的视角?而读到后面我有些明白了,正是因为孩童是如此天真,她眼中的世界才能被映衬得如此赤裸而丑恶。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五章。这章最主要的人物是胡家的“小团圆媳妇”。我不知这个民俗起源于多久,但本质上与童养媳相似。这个小团圆媳妇(她的真实姓名甚至没有提及过,因为不重要)是一个质朴天真的女孩子,年纪才十二岁,长得比同年岁的女孩高,时而还会露出羞涩的笑容;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子,却成为了一场杀人案的被害者。

这便是我想说的:第五章所写的是一场杀人案,被害者是“小团圆媳妇”,凶手是所有人。

起先是虐待。原文中写她的“婆婆”生气时不打鸡不打羊羔,却拿小团圆媳妇出气。原因是鸡被打了会不下蛋,但打小团圆媳妇“却一点问题没有”,如果她闹绝食,就给她灌“剩下来喂牲畜的汤水”,如果她被打伤了,就扔在床上躺一会儿。

小团圆媳妇接受不了如此生活,她想回家,她还觉得自己能回家,迎来的却是更加过分的虐待。

最后,她不堪重负,病倒了。此后便是更深的噩梦,人们打着善意和好心之名,给她出了各种各样的偏方。道符一类已经不用被提及,最可怕的是后期的请大神,将一个女孩用开水浇到头。她的皮肤哪里遭得住这种酷刑?她晕过去了。众人瞬间着急了,一个个关心地围上去,救她,好像真的关心她的死活似的。不久后她挣扎着醒了,请来的人说还需再浇两次。

这时,反倒没有人担心她等会不会晕过去了。讽刺,可笑,她的呼救没有人理会,她在濒死的边缘才有人伸出援手。但这不是怜悯,更不为善心,或许只是一种简单的想法:她要死了,怎么不能去救她呢?但给她浇热水是为了救她,为了治病,这个时候她的求救声就好像鸡鸭在临死前的惨叫一样,有什么值得理会的?

最后小团圆媳妇终于死了,理所应当且无人问津更无人谴责,在胡家为保全颜面的作戏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我猜想她直到最后也没有回家,因为桥下总有白兔在哭,哭着要回家。这个白兔若是鬼魂未免也太容易处置:你只需要骗她说带她回家,她就抹干泪水消失了。

善人,纯洁者,未经污染者,永远都是这样天真,况且她还是个孩子。

只是,她的天真难道有错吗?她想回家难道有错吗?凭什么她要遭受如此痛苦不可?有人说就因为绵羊温驯而不会反抗,它才遭人欺辱——顺序搞错了,它被欺辱是因为行凶者太过恶毒;这样的受害者有罪论直至今日都贯穿于我们的生活。前面有说过,这是杀人案,凶手是所有人:自认为无罪者,自认为无关者,自认为行善者。在《呼兰河传》中,这三类人几乎就是所有人了。而动机是什么?动机是千百年来的封建礼教,由程朱理学而发展的折磨人的借口。

还有千千百百个像小团圆媳妇一样的女性。她们有的被杀死了肉体,被看不见摸不着的封建礼教;有的被杀死了灵魂,像小团圆媳妇的婆婆。

萧红所写的这本书绝不是什么乡间小调。作家轻柔的笔调让它有着童话的外衣,令人恐惧的内里。之所以难以读下去,正是因为你认识到了这样的愚昧所代表的东西,她所写的是受压迫者,在此书中大抵表现为女性和穷人。穷人因为金钱观念,女性则因为自古以来的束缚和成见。一位女性所面临的一是无处不在的细针般的闲言碎语,二是来自家人朋友陌生人甚至社会的成见,好似扎根于深不见底的地底,牢固得无法动摇。

会腐朽的终会腐朽;就像该倒下的,尽管是参天大树也如出一辙。错误的,将矛头指向自身、指向他人的观念无论历时多久,终会被祛除,被替换,被取代。萧红是一位深受苦难的作家,她眼中的他人所遭遇的苦难是如此深刻,以至于我不敢想象她所面临的痛苦该是多么令人胆颤。

她将笔尖指向“愚昧”,指向这扎根于社会深层的病菌,在她笔下,愚即是恶,愚导向恶,指向连自己也没有发觉的恶。若是犯下的罪恶用一句愚便可以全部豁免,这世上便不会有如此多的惨案。她用这笔告诫女性,告诫所有人,莫要利用或是被那礼教和人情世故指使,莫要用你宝贵的人生去和他人成为共犯。同时或也是一种警示:吃人的封建礼教,无可救药的人心,终会有被时代吞没的一天。

而因为她在第七章中所塑造的,一位有些不同的“冯歪嘴子”,这样《呼兰河传》才终于有些像童话了。

篇二:呼兰河传读后感1000字左右

张嘉俊

记不得是什么时候了,我头一次听说了《呼兰河传》这本小说的名字,就觉得这本书的名字十分奇怪,因为按理来说,所谓“传”,应该是给一个人写的,可这本书却要给一条河写传记?在这个学期,借着名著阅读的机会,我终于有机会去接触这本书,解开我心中的疑惑。

所谓“呼兰河”,其实是作者萧红故乡那座小城的名字。这本书,则记录了发生在这座小城里面的零星小事,而这也造就了它与其它传记或者小说最大的不同:没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故事和人物都是零零碎碎,都是片段的,不是整个的有机体。因此,有人会觉得它不是一部小说。

在我看来,这本书不仅是小说,更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它是有主人公的,但这个主人公并不是一些具体的人物,而是以书中所提到的人物为代表的在那个时代绝大部分的中国人!

呼兰河这座小城是寂寞的,是凄清的,是荒凉的。在这里,每个人都过着平淡而枯燥重复的生活,但他们是悠然自得的。在这里,你看不到一丝外来侵略的痕迹,没有封建的剥削与压迫,行文平淡,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生动的描写,但你从字里行间,自然而然的就会感受到从作者内心流露出来的一份悲哀。

小城的要道上,有一个巨大的泥坑。大家习惯于绕行,可曾有谁想过修一下路而一劳永逸?

在小团圆媳妇被开水烫死之后,小城里面,可曾有谁对她产生过一点同情?大家的口中,谁不是说着妖魔鬼怪之类的话?大清已经灭亡许久了,但封建迷信的思维方式,仍为这座边陲小城的人们所广为接受并传播。人与人之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一丝温情……人与人之间,是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这座没有什么新闻的小城里,偶尔也是会有一些活动的:跳大神、唱大戏、放河灯……但这些活动,也如白开水一般,平淡重复,没有花样。充斥在其中的,仍是19世纪流传下来的迷信习俗。连在这部小说中习惯于记叙的作者也忍不住在章末议论了一句“这些盛举,都是为鬼而做的,并非为人而做的。”。

好在这本书并非从头到尾都是如此的压抑,在书的开头,你尚能感受到一点温馨与快乐。年幼的萧红和她的祖父在一起,于自家的后院玩耍,一起念诗……然而越往下读,你越能感受到一份沉重,而在这沉重之中,也有美,却是美得凄婉,美得病态,使人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之感。

萧红写呼兰河,确实只是在写呼兰河吗?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物质缺乏的年代,人们逐渐变得麻木,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以致于精神也匮乏了。

萧红是以笔代刀,用含泪的微笑写下了一座小城。

篇三:呼兰河传读后感1000字左右

曾泊云

萧红笔下的一座小城,坐落在昔日的黑龙江省呼兰县。这座小城极为普通,从南到北的十字街贯穿整个小城。一个个生活在这普通小城里的普通人,共同编织成《呼兰河传》的故事。

全书由“整体到局部”的结构先总写呼兰小城的地理情况、城市内部的构造等等。再写人,但这本书无主要角色,用小城各个地方不同的人为线索,把小城的面目徐徐铺开。作者用叙述生活的口吻描写的事件当中,有善有恶,有悲有喜,黑白交织,如灰色的、大笔点染的水墨画。

“灰色”——这是我读完《呼兰河传》的第一感受。白与黑交织,便构成了灰。《呼兰河传》有令人愉悦的片段,有能激励人心的人物。我至今都记得在第五章有一个片段:“于是我从祖父的身上从上往下挣扎着,喊着:‘我要掉井的!我要掉井的!’祖父几乎抱不住我了。”童趣与天真如钻石一样镶嵌在本书中,但仅存的美好便大抵这些了吧。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呼兰小城的“文化活动”。先是跳大神,大神是要请的,而且还要献上布匹,大神不高兴了还要杀鸡。既然活动成本这么高,呼兰城的市民为什么还要心甘情愿地去做?我认为可以从上下文寻得答案:呼兰小城有为神鬼服务的店铺,以扎彩铺为例,文中作者用细致的描写写出了扎彩铺里金碧辉煌的阴间宅子,加之以豪华的特殊服务——有专门的人拉车,有穿着白净的厨子拉面,还有精明的管家管账……然而这一切是还是衣着粗鄙的人做出来的,并没有因为阴间的宅子如何漂亮而改变现世的生活。作者也在文中说,并未见到做扎彩的人给自己做一间阴间宅子。放河灯也是一大特色活动,例如此场景描写:“这时,再往远处的下流看去,看着,看着,那灯就灭了一个,再看着看着,又灭了一个,还有两个一块儿灭的。于是就真像被鬼一个一个地托着走了。打过三更,河沿上一个人也没有了,河里边一个灯也没有了。”文字虽简洁,但在我脑海中一下子就有了画面:在视野的尽头,灯在河的远处一个个地灭掉,每灭掉一个,天色便暗了几分。待到灯全部都灭完后,这河,便又恢复死寂。

哪有阳间人渴望阴间的道理?如果真是这样,只能说明人们对现世的不满、失望以及对虚无缥缈的“来世”的憧憬。听着大神唱着跌宕起伏的调子,难道他们感受不到内心的空虚吗?向鬼神求幸福安稳,渴望来世的荣华富贵——而这一切,是谁造成的?

作者情感已不必多说,读者自知。而打动我的是灰色的回忆:如黑白交织,生活不是一昧的美好、顺利,也不是一昧的困难、坎坷;只有风雨交织、雨后天晴的生活最是真实,也最是动人。

昔日的黑龙江省呼兰县今日已物是人非,哈尔滨市呼兰区代替了呼兰县。但萧红笔下的呼兰小城,似一缕若有若无的炊烟,跨过历史的河岸,飘过了呼兰,飘过了黑龙江,飘过了中国北方……向沿途的旅行者诉说这娓娓道来的故事,喜悲交织的故事将会一直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