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汪曾祺先生1500字作文

但是,当所有书都看完后,我还是不得不捧起了《受戒》。这一看,却又看出了新名堂。

我说汪曾祺先生1500字

三毛的《流星》中描写恩师的句子,无端想起了汪曾祺先生的“恩师顾福生那么鲜明的一件正红V领毛衣,就在台北市泰安街的那条巷子的阴天黄昏里明亮亮地成为一种永恒。”

“韩万墀老师是一座厚厚实实的塑像,左手垂着,右手五指张开,平摆在胸前,不说话也不动。”

实在没有脸再妄加评论了!我将我心中对他所理解的皮毛所写出来便满足了!但题目似乎有些狂妄自大,只因有我这位最敬爱的作家的名字,不便修改!作文也不敢、不能去模仿这位“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于是平日里看不出来喜爱也很正常的吧?

说起来,很认真的读汪曾祺先生的书,是在初二时。是和《飘》一起读的。初见《受戒》、《彩云聚散》,我完全提不起兴趣。彼时正读完曹禺的《雷雨》和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华丽到极致,刻画之入骨令我完全无法自拔,咀嚼一遍又一遍,挖空心思去模仿钱钟书先生淋漓尽致的比喻,疯狂描绘阴暗反派,无论什么作文总要拽几句比喻。可以说,我初以为寡淡无味的文字被我抛在脑后不予理睬的《一辈古人》,在那时真真是连上厕所都不愿读!《飘》的加入,紧扣心弦的情节,翻译过来华美无比又繁复的长句,较少的断句正是我所喜爱的、能让人狠狠沉迷其中看他个一天一夜的大号伴侣,于是拿起汪曾祺先生的书时不觉暗叹无味,心里抱怨道:“什么‘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我竟是第一次发现,汪曾祺先生的书真不像我所想的如外地鸭蛋黄一般,“发干、发粉”,反倒是读者一深入读,便“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他那如野老话家常般的语言,裹着一股浓浓的厚重的历史感,一句一个句号断句,你仿佛能想到一位经历过历史的沉重,体会过时代变更,博览群书沉重稳妥的老人在缓缓叙述,似刚讲完一句话又开始酝酿下一句话而短暂停顿,从他的文字中仿佛见到他周身弥漫的沉积的情感裹成的网,让我们读者透过浓稠的情绪窥探到一二分这人的性格;但当他回忆起儿时时,语言又变得宛如一个孩童一般,处处洋溢着欢乐与喜悦。可恍若单纯蕴含喜悦,那么那些在台湾的许多作家就都如汪曾祺先生一般么?自然不是!从他略带温柔的描绘中,我却又能体会出一股忧愁,莫名其妙,却也不是想大哭一场的悲痛,只是一种淡淡的,萦绕心头的凉,读了一天,吃晚饭时瞧见丰盛的饭菜,只觉恍惚,不能从那种一心一意,一笔一画描绘的小桥流水,淡淡离愁中彻底脱离出来,以致每次在下雨天,明明应当感到安宁的时候,却有种心境不相符的哀伤,只想呜呜地哽咽,恨不得社会人文自然全都停留在那个时代!——他笔下的人、物,怎么可以覆灭呢?!“难绘虚妄”,那么真实的人、事、景,明明近在眼前烙在心头,怎么说消就消失了呢?恨不能将那些过往全都挖掘出来,将那种与世隔绝的古朴世界再复原,再重现!!!

“韩湘宁老师——一个不用长围巾的小王子。夏日炎热的烈阳下,雪白的一身打扮,怎么也不能再将他泼上任何颜色。”

其实我认为汪曾祺先生是这三人的结合体,他的叙述是平缓稳重的,但却又透露出一丝俏皮,他的文字又是任何人无法模仿无法超越无法污染小王子一般存在,他在我心中,是无可超越否认的存在,如同信仰一般!

初三:张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