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照核舟记写一件物品(精选15篇)作文

篇一:仿照核舟记写一件物品

仿照核舟记写一件物品(精选15篇)作文

晌午窑洞记

来灵潇

有一石,名绿松,又名“十二月生辰石”,石贵,色青。《石雅》曰:“(绿松石)形似松球,色近松绿,故以此名。”

千方石者,青岛人也,雕工奇巧,隐于世。尝得一绿松石,遂雕一院落。

初刀劈落,轮廓皆出,宽可一掌,长寸许。千乃易其刀,手轻攥,力均匀,窑门乃空。立以石,钻二孔,以角料,制一门。此门小若一芝麻,可开合!其技精若此!

院中艺松一,其枝遒劲,其叶了了。松下一老妪,捧竹筛坐石凳之上,鸡环之争食。妪或神凝选种,或矫首视其孙。其孙乃伏石上,逗犬乐矣。犬啸,欲纵身夺其食,妪孙皆笑。

日晌午,此石,此景,满堂皆乐矣。

篇二:仿照核舟记写一件物品

木雕莲鱼记

崔瑞

现有巧匠,能以半臂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崖柏根雕一件,盖莲年有鱼。

根雕首尾一尺有奇,高可半臂许。边刻蓬者为首,与荷相伴。旁有两鱼,异无。细观荷叶,可见其脉络。异之,则见二鱼戏水,甚是奇特。

雕中有二鱼,其一似鲶,胡须卷长,但为鲤,另者似其子,伴其身旁而行。长者依于荷上,从者依其身,成锦鲤戏荷之势。鲤之顶为一莲,莲有十瓣,瓣中包蓬,甚是鲜美。

莲花之上,长有枯枝莲蓬。其枝似如意,蜿蜒曲折,蓬有八子,寓意八卦,表风顺。旁有二鱼,表有余。莲后有一穗,表平安。沿其梗望去,大势如菘叶,表自洁百财。

其背色半黯半霜,黯如黑土,漆黑一片,霜如白灰,白面粉尘。此料甚是极品,为崖柏陈化料,常长于山阴断崖之上,石缝之中。其根系抱石而生,抱崖而长。其茎沿山崖攀爬,为绝世奇观。此料为其根部,采集困难,需沿其根系,刨其抱石,但为陈年老树,遂有残石留于其中,无法取出。此种抱石崖柏极为少见,称为绝世奇观不足为过。

通记一雕,为二鲤;为三蓬;为菘,为穗,为莲荷一对;莲子共计三十有三,而观齐形似洞。盖简崖柏抱石似洞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篇三:仿照核舟记写一件物品

塑像记

崔熙童

中国有雕刻者名吴为山,乃中国美术馆之司务,善刻人物于巨石之上。予母尝得一马克思像,以青铜筑之。

像高约九寸有奇,左右长十五分许。底部为座,马克思立于座上,若阔步行然。其首正立,两腮及颔多髯。其眉微皱,目直视正前,目光炯炯,若沉思状。

马克思身内着一正衫,颈部携一领结,外着一风衣,下着一长裤,外衣长至抵膝,飘矣,足着一双皮革履。其右手扶于右衣领之上,左手握一书,倚于左腰。

底座方正,其侧壁刻曰“吴为山敬塑”,字右刻一篆章。字细若蚊足,勾刻了了。

正视此像,则马克思似一饱读经书之学者,手拿书卷,从容而行,以之炯炯之目视世人之面貌,历史之变迁。背望此像,则其似一位匆匆而行之长者,若赶路状。此形态与马克思之生平甚符:其一生为共产主义之建设呕心沥血,为人类历史之演变匆匆而行,奔波辗转。

通计一像,为人,为底座;为履,为衣,为衫,为裤,为书,为领结各一;题名并篆章,为字共八。噫,实为雕刻家,技艺如此怎一个妙字了得!

篇四:仿照核舟记写一件物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无论是诵读这首诗,还是抬头望月,我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那深刻的一幕。

在四年级的时候,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迷上了手机游戏,特别是《王者荣耀》,全班上下课聊的话题都与这款游戏有关。俗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也被这种气氛所“陶醉”。由于家里管得严,我只能想方设法地挤出时间,好满足我的”王者梦”!

一天,老师布置的作业比较少,我暗自窃喜,太好啦!只要快点写完,我就可以随心所欲啦!”放学后,我飞快的穿过一条又一条的街道。

回到家,我连水都没顾得喝上一口,就拉开书包,拿出作业,坐下奋笔疾书,生怕浪费一分一秒,时间像流水,飞快的流逝,一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

“完成啦!”我抬起头,看了看时间,”耶,才五点过点呢!”这么早,干什么好呢?”我从椅子上站起来,伸伸腰。环顾四周,恰巧桌上用来查阅资料的手机振动了下。我灵光一闪,拿起手机,”就是你啦!”我迫不及待地打开手机,点开我最爱的《王者荣耀》,开始了“欲血奋战”。本来我自己规定只打二十分钟,可不知为什么,随著李白、狄仁杰、小乔战斗力值的上升让我玩起来就什么都忘了,只顾沉浸在网络的世界里!不知不觉,两个多小时就这样飞快地过去了。

劳累了一天的妈妈回到家,一打开门就看见在沙发上低着头沉浸在游戏中的我,脸色一下晴转阴,厉声质问我为什么违背承诺玩手机。我头也没抬,立马反驳道:”作业早写完了,凭什么不能玩?”妈妈随手打开作业本一看,字写得歪歪扭扭,十分潦草,还有错题。“这就是你写的作业?”妈妈将作业本递到我面前,生气地说道。“要你管!”我仍”埋头若干”,不耐烦地顶了回去。这句话简直就是火上浇油,妈妈被气得火冒三丈,一把夺过手机,“啪”地扔在了桌上!眼看即将要通关的游戏被突然中断,我怒气横生,满脸通红,咬牙切齿,握紧双拳想冲上去抢回手机!“这点小事,有什么了不起的!”我气急败坏地向妈妈怒吼道!“啪”,又是一声,巴掌直接打在了我的脸上,瞬间,我愣住了,待在原地。“小事?用查阅资料的手机打游戏,不守承诺,是小事?作业写得乱七八糟,是小事?长时间打游戏影响视力和健康,是小事?做错事不承认,是小事?”……

或许是看见了妈妈那心痛的眼神,又或许是因为那狠狠地一巴掌把我打醒了,我当场就抱着妈妈,哭著说:”对不起,妈妈,不以恶小而为之,我知道错了,以后再也不这样了!”妈妈含着泪水也紧紧地抱住我,微笑著摸著我的脸,”痛吗?那一刻,妈妈的微笑就像过天晴光彩夺目的彩虹一样,给我的人生点明了方向。当夜,皓月当空,明亮的月光照亮了我的心房,那一刻,我成长了!

篇五:仿照核舟记写一件物品

刘岚石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而天津班有绘画之达人曰郑邦。邦为508宿舍之吾友,能以方寸之纸,为人物,为衣着,为鸟兽,为广厦,以至花草树木,山河湖泊,罔不形神兼备,各具情态,栩栩如生。其尝贻余素描一,盖一女子云。

素描纸首尾长约六寸,宽可四寸许,白如凝雪,方正平整。自上而下观之,画面简单大方,干净整洁。于正中有一女子,虽以铅笔作画,但女子所着颜色,浓淡有度,如毛笔画之。观女子之容貌,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着色饱满,发色如墨;女子满面春风,心之喜悦。使人沉沦其中,无法自拔。由此可见邦之画技之高也。

观其衣着,是为风衣。邦仅以铅笔,画其内之毛衣,毛衣之毛既净且顺;其下身似跪未跪,双腿侧卧;且双手置于其腿之上,手指纤细,肤如凝脂,许是十指不沾阳春之水也。

纵观此画,还可见画中不止一人,景亦有之。但见女子之旁有一水潭,潭水清澈见底,不知潭水从何而来;观其后,可见树木林立,随风而舞;观其侧,有一塔,自下而上共有七层,形似擎天巨柱,直入云霄,不可望其顶。

画纸末端,有一字:邦。其下注某年某月某日,盖公元历也。还有闲章一枚,曰:邦爷,其色墨。

通计一画,为一人,一潭,一林,一塔。噫,邦果真乃绘画之达人也。旬年后,邦必闻名于世!

篇六:仿照核舟记写一件物品

瓷瓶记

壬寅春,吾尝夜游于市,忽见一老者,制瓷瓶而贩。细观之,乃大惊:瓶无杂色,如玉如珠。其壁有画,乃一塘莲叶。其叶翠青有露,茎脉历历。塘水幽清,其中有游鱼翕忽,栩栩如生。

遂问何所制,具答,愈惊。盖陶土成胚,烈火塑型,呕心沥血而成。

即反,至家冥思,遂悟:陶土之所以能成器,烈火灼也;人之所以能成才,困苦炼也。故曰: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篇七:仿照核舟记写一件物品

核猴记

俞舒璘

核雕长约五分有奇,宽可四分许。正面观其神态应为真美猴王,姿为低蹲,若蓄势待发,一手持金箍棒,一手垂于膝上,骨指分明,面色阴鸷,似心有不岔,虽尖嘴猴腮,但颇具气势。身披金甲,甲上云纹,清晰可见,头戴紫金冠,冠上凤翅羽毛,了了钩画。

美猴王周围有云石环绕,亦甚精美。

核雕反面亦有一猴王,乃六耳猕猴,侧蹲驼背,绝类真猴王,左手持如意金箍棒,披挂如悟空,神态谨慎微小,双目大睁,双目视下,似甚为恐慌。六耳猕猴亦极精细,脸侧毛发可历历数也,其左侧祥云若喷腾之状,假美猴王似奔于云中。

计两猴,为金甲,为金冠,为山石,为祥云,为金箍棒,精巧绝伦,而其长曾不盈存,盖简核桃丰盈娇小者。嘻,技亦灵怪矣哉!

篇八:仿照核舟记写一件物品

折扇记

清有一文人,曰王朗。其与吾先祖素厚,尝贻一扇,传世至今。

扇者,褶皱有八,展之,现画,曰《竹林山居图》。其长约七尺有奇,宽约一尺许。画中修竹疏朗,溪水相通,更有阡陌数行,指通农家。其恍若桃源,有良田、怪石、枯梅之属,若有生机,万念皆寂。

其外,桑竹环合,直如宝塔,翠如珍翡,伫可摘星,立可御风,挺拔者,须竹也。

溪水绕林,如钟罄相鸣,竹叶摇坠,是为之而乐乎?其旁泊一舟,竹为底,箬为篷,长约一黍许,而溪上空他物。

画穷于扇柄,上书“康熙八年秋,金陵王元亮赠。”通计十一字,行云流水,钩画了了,实属佳品。

篇九:仿照核舟记写一件物品

半纸绢帛,尽载汴梁繁荣——《清明上河图》小记

尚扬

窗外雨滴连绵,飘逸外衣随风轻拂,俯身看去,幽幽古巷,藏尽盛世繁华。衣摆下指尖微曲,拂过断碑残字,青四漫,朦胧欲醉。笛曲响彻半城,断肠人倚在青墙,小酌微醺,胭脂染面,哭尽梦中汴梁。

泛黄纸卷,诉尽汴梁忧郁,两丈长,二尺高画卷写尽汴梁繁华。郊外田野,汴河两岸,场面繁荣,盛世浩大,鸟瞰汴梁美景,汇融生活百态。城门大开迎驼队凯旋,农家猎户畜牲养禽,闺女大嫁风光无限,货运码头忙碌无暇。汴京河畔暗潮涌动,游船货船交杂其中,共赏沿岸万里美景。街市张灯结彩扑朔迷离,孩童追逐玩闹,商铺门店一应俱全。人群熙攘热闹,吆喝卖艺街头扎堆。汴梁汇集东亚各国奇珍,欣欣向荣,贸易发达。却不料危险悄然接近,蚀尽这清明盛世。

驼队大张旗鼓,满载西域货物,穿过梦幻朱红城楼,穿越在大小青石板路上。城中茶楼酒肆、宅地店铺鳞次栉比,生意兴隆。店家摇头晃脑,招呼游人来往,观一观虹桥奇景。诗人促膝长谈,举杯邀明月,把酒对言欢,一同欣赏江水的惊涛骇浪。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从不只是百姓风俗和日常生活,在商业繁荣的表面之下暗藏玄机,明线下交织着一条令人心悸的暗线,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整卷表面风光无限,实则笑里藏刀。细品慢斟,妙不可言。

近观此图,各个人物可谓神情百态。作者笔端似有神迹,线条粗细合理,下笔有轻有重,但整卷纸并无墨晕,精细整洁,仿佛草草几笔,便可将此图呈现,因此,可看出作者笔法之高超,技艺之神妙。

繁华都市的空气中是阵阵醉人的酒的氤氲,城门大开,军力懈怠,几枚小兵坦胸露乳,醉倚酒桌;消防缺失,城防涣散,水塔无人守,腐木生蛆;商贸侵街,无人看管,百姓扬眉张口,惊恐四散;商贾屯粮,壮丁负重运粮,市场崩溃…汴梁仿佛被浸入酒坛,酒气满身,渗入骨髓,上级昏庸,下级无能。沉迷酒色,无法自拔。看至此处,汴梁哪还有国都应有之风范?不过是商业重地,乌合之众罢了。

再观此图,便可知其内容丰富,景物繁多,人物数量庞大,惟妙惟肖。在画中有仕、农、商、医、卜、僧、道、妇女、儿童等人物及驴、牛、骆驼等牲畜。有赶集、买卖、闲逛、饮酒、聚谈、推舟、拉车、乘轿、骑马等情节。画中大街小巷,店铺林立,酒店、茶馆、点心铺等百肆杂陈,还有城楼、河港、桥梁、货船,官府宅第和茅棚村舍密集。

《清明上河图》乃历史绝唱,其笔法之精细,情节之丰富,规模之宏大,内涵之深远,皆无人能比。此般佳话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宋朝繁华背后之糜烂,《清明上河图》可见一斑。宋朝灭亡绝味历史巧合,只因其伏笔早已被张择端所埋下。繁华转眼凋零,喧腾不过是短命的别名。

篇十:仿照核舟记写一件物品

《千里江山图》记

梁一

宋有画家名曰王希孟,不盈二十,做得《千里江山图》,流芳千古。横观此卷,共三百九十余寸长,宽十七有奇。因其长宽天壤,故得“千里”之名。论宋之山川如何,画中淋漓。

且看开首之峰触云霄,后山、丘连绵,略无缺处。有峰欲与之比高,借势而起,遥相呼应;村居则傍山而出,错落有致,因势而落。水天一色,上下一白。若无青波,二者无异也。飞桥踏湖而起,衔两岸,接三山。湖中一亭似空立无所依,山隐于浩渺烟波,漱其间者,但半丝瀑布矣。瀑下亭中,白衣隐士踱于此,且行且止,似吟似唱,趣味良多。

隐者何所吟?但恐渔人知之。

渔人拏一小舟,穿重岩叠嶂,过素湍绿潭,遥望对面高峰,似牛郎织女隔而相望。渔者歌,群山听之;又应之,渔人欣然而乐之。山麓村居盖渔人居所,其居之隐,若旁生草木二三是也。

自小居举头而望,不见其峰者,山高之最也。是千丘万山负势竞上且不可及,立于群山之巅藐众峰而独凌云触日者也。非过亭午,曦不照山背也。山之高险,松柏亦望而却步,但留青山照日,日照青山。

数文人墨客,数太守游者,古往今来谁不愿登峰而望之?只是跋涉至此,虽有攀登之情,却难有攀登之勇邪!但随小丘小居,伴渔舟星点,行及时之乐矣。

渔歌落至山中,山亦隐与水中,水便止于卷末矣。

乾隆帝有诗曰:

江山千里望无垠,元气淋漓运以神。

北宋院诚鲜二本,三唐法从弗多皴。

可惊当世王和赵,已讶一堂君与臣。

易不自思作人者,尔时调鼎作何人?

篇十一:仿照核舟记写一件物品

今天读了《核舟记》,惊叹不已。王叔远真不愧是“奇巧人”,竟能用那么小的一个桃核,雕刻出如此精美绝伦的工艺品,让人叹为观止。

读完文章,掩卷细思,感触良多。首先,深深地感受到了王叔远的细心。他能把那么小的桃核刻成一叶小舟,舟上还有两处活灵活现的场景,五个形态各异的人物。中间的船舱更是有箬篷、有雕栏,左右八扇窗,内刻四句诗……如此复杂的设计,一一雕出,没有细心是绝对无法完成的!稍有疏忽,都会前功尽弃。我练书法时,有一次要完成一幅长卷,就在快要收尾的时候,因为一时粗心,漏掉了一个字,只好忍痛放弃,从头重来,懊悔自己不够细心。

其次,小核舟真的是一个大工程,绝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由此可以看出任何事情的成功,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持久的恒心。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避免虎头蛇尾和半途而废。坚持到底,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又想起前几天和同学打乒乓球,我们势均力敌,“球”逢对手,多次出现“平分”。到最后决胜阶段,更是“杀”得难分难解。慢慢地,我有些沉不住气,着急起来,总想快点找机会一球取胜。结果却是因为心不静,加上疲劳乏力,攻守动作都出了差错,反被对手抓住机会一个反杀取胜。赛后细想,我所以输球,除了技不如人,更主要的是在比赛的相持阶段失去了耐心。

今年夏天吃桃子的时候,我是不是也该选一个桃核,不用刻,把它放在书桌上,时刻提醒自己:任何事的成功,都需要细心、专心、耐心、恒心!

篇十二:仿照核舟记写一件物品

流觞刻

马云迪

兰亭旁的溪水荡开历史的云雾,流了千年。王羲之于此留下的笔墨,给人无限遐想。“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会稽山的美景嵌入了三寸长、半寸高的桃木刻章,通体扁圆,掌心大小,其色棕黄,曲水流觞的故事跃然其上。木章后端,刻的是远山耸立,重峦叠嶂,高低错落。低山在前,高山半掩,最高峰则直入云霄,消匿在圆形木块的边缘。右后端微微划出一道痕,原是流出的溪水,蜿蜒曲折,左拐右绕,向中部延伸。从一划痕,过渡成明白可见的小沟,再向前端发展,逐渐成为占据半边视线的凹道。最前,隐约可见水波微微荡漾,因其光滑的质地,反射出明艳的浅棕色。

凹道上,刻有几只小碗随流漂游。想必有微风助澜,后端水中央的当先,紧贴河道的被甩在其后,而随河道一转,前处的先行者被卡在了岸边,在徐徐水流裹挟而下的碗,前侧微倾,后侧稍抬,顺流飘出木章的深棕色圆边。

左右浅刻的竹林,包裹住了木章中部河道两侧雕刻的三五相聚的人。坐在最前的人在河道之右,一身宽帽长衣的打扮,正微微侧身,定睛瞧着那些碗的去向。左手执着酒杯,右手轻碰胡须,好似全神贯注。他的后端则有两人对坐,右边的人手摆长袖,拿碗相迎;左侧的正仰天大笑,盘膝卧地,还颇有几分痴相。河道左边,最显眼的莫过于那留一只砚台,右手执笔,左手抚纸的人,端坐在平滑的石面上,若有所想。他身旁其余的人,好像在开怀畅饮,有些甚至半坐不躺,倚靠在一颗竹旁。

此番曲水流觞之景,虽现于一块桃木刻章上,却灵动形象。宛若溪水正流,传哗哗声响,人群热闹,无不酣畅。竹叶也似随风微摆,远山则横看成岭。木章背后,阳刻着《兰亭集序》,一品此文,再赏此景,可谓传神。

篇十三:仿照核舟记写一件物品

核雕记

黄墨

今有奇巧人曰李彦军,年已不惑,乃山东日照人,辞工还乡已近十载,潜心专研微雕,成一大才,作品得卖万钱。原是其为门生时便喜刻画。壬辰龙年知秋人大师,见其核雕,甚惊之,拜其为师,得艺名“三生石”。戊戌时修成正果,回乡。雕“乡村记忆”之“看电影”于桃核上。

核长宽不足二寸。后竖起牌,为银幕,右不平者为树,其枝、叶皆全。中开阔处有人,左二小童嬉戏,右前有母抱子,视端;中前,中后皆有夫妻,其余人相杂其间,量者多矣,难一一描摹。

银幕前有放映机,核左后有狗,闲适自在;左前有牛,伏地,作困倦状。

平台之下有小台包绕,小台右有二车,停靠于旁。

统计一核,为人十七,为树六,为狗,为牛,为银幕,为放映机各一,为车二。而全核小于铜钱,将乡村之景毕现。

市镇之中,见此核雕,怎不感村人之乐,农田之香邪?

篇十四:仿照核舟记写一件物品

世界上的美味有很多,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起源于重庆的名吃——麻辣火锅。

相传,麻辣火锅最初起源于长江的巴蜀流域。在长江两岸拉纤的巴蜀纤夫因江边湿寒气太重,长期处在这种环境下容易患风湿风寒等病症,于是就把一些可以驱寒的辣椒、花椒与廉价的碎牛肉同煮,这就是当今四川火锅的雏形。到后来,一代一代的四川人给“原始火锅”不断的添加食材,最终成了今天的重庆麻辣火锅,还在火锅的基础上,发明了水煮肉片,毛血旺,串串和麻辣烫等川菜。

麻辣火锅,最看重的就是汤底。一锅好的汤底,必须得是那种血红色的,暗红油亮,漂着厚厚的一层辣油。开锅之后,汤底飘出阵阵辣香,“咕噜咕噜”地冒着泡,这时候,再把食材放进去,等下一次开锅后,就可以捞出来吃了。

刚捞起的食物,无论是荤是素,都散发着热气。这时不能蘸麻汁,要沾香油或者辣油。放入口中,顿时,那种似秦始皇大军的辣武器像迅速攻占六国一样侵占了我的口腔,一种又麻又烫的感觉立刻刺激到了舌头,不多久,舌头就木然了,我只能大口大口地喝冰水,可这也无济于事。一顿饭下来,桌子上几乎全都是我擦鼻涕和汗的餐巾纸,我被辣惨了,但这种辣让你欲罢不能,我依然很爱吃。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美味,你是不是跟我一样也是火锅一族?

篇十五:仿照核舟记写一件物品

万俊宏

三月学雷锋也,吾班出板报以弘扬雷锋精神。主持者,小仙女,子睿,鸿鹄,各有所长,各尽其能。是板报,一风景线于十三班。

横长约十三尺有奇,竖广可四尺许。板中立四人,中轩者为雷锋,旁为三小生,一人居其左,二人居其右。次高者类雷锋,止服之色为翠绿,而雷锋着暗绿军服。

左右有矫旗者各一,其上有志愿之志各一,以示雪锋精神之无私服务。左右徐赏之,见题“牛劲十足”于“学雷锋”并“好少年”中。缘板报为福袋,对联,盖迎新岁,许祝愿。围有花草以匡饰板报。

敞者居中,以字句填充,显其主题弘扬雷锋精神。

计人凡四:雷锋四。福袋凡三十七,草木凡十八,国旗凡二,对联,题目并内容通一百一十有六字,而看似疏松,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