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读越美半命题作文600字

篇一:越读越美半命题作文

越读越美半命题作文600字

柳宗元,越读越美

作者:刘睿睿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第一次听说柳宗元,就是这首《江雪》,第一次读这首诗,就总觉得他是个清高自许,向往着幽远宁静生活的诗人。你看,这诗中的山水画:空远幽静的雪山上没有一只鸟,也没有一个行人来扰乱。山下,流淌着一条未结冰的江,一叶孤舟飘荡着,上面坐着一位老翁独自垂钓。

后来大了些,对柳宗元的认识就不止这首《江雪》了。我读到了他自编的一个小寓言——《蝜蝂传》,这则小故事抨击了当朝朝廷的腐败、官员贪污受贿的现象。我慢慢开始觉得,柳宗元应该是个聪明、有勇气的正义之士。我对他的好感也便逐渐增加了。

上初中,读了《康震讲柳宗元》一书后,才对柳宗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的早年是风光无限的:出身显贵,少有大志,才华初显。二十一岁中进士,短短七年从一介布衣变成大品郎官。与刘禹锡、王叔文一同主持永贞革新,改革措施颇具成效,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此时的我,变成了柳宗元的崇拜者,他的才华深深地把我吸引。

读到后面,才觉着柳宗元人生之悲惨。唐顺宗病重,保守派的人欲立李纯为太子,柳宗元一行人坚决反对。待到李纯即位,柳宗元等改革派成员被打压,保守派势力权倾朝野。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被贬。

他被贬到遥远的永州。他渴望回到长安,渴望回到过去。他向朋友、亲人四处写信求情,希望别人帮他说话,却没有人能帮他。正如他自己所说,此时的他就像一个跌入悬崖的人,却没有人能救他上来。他只能一人留在这贫困荒僻的永州了。

再读《江雪》,才悟出里面哪有什么幽远宁静的美好,而是散发出一种绝望之美。是啊,曾经如此辉煌的柳宗元被贬到这连鸟都不肯逗留的地方,怎么可能不痛苦?可他并没有放弃,他仍要独钓那一江寒雪啊!他的心仍是这寒雪般澄澈,他对朝廷仍是忠心。他希望自己的文章能改变人们的思想,消去那朝廷的腐败之风。他,柳宗元,绝不会向命运低头!

雪纷纷落下,染白了他的头。但他身上散发出的美不会被冰雪封锁。那美,是正义之美、绝望之美,又是坚强之美!

山上,没有一丝鸟啼,也没有一串行人的脚印。山下,流着一条江,江上,一叶孤舟在飘荡。还有一位老翁独自垂钓那一江寒雪的背影……

篇二:越读越美半命题作文

月,越读越美

作者:关子鋆

月华如水,清辉若梦。我沐浴在月轮银辉之中,抬头仰望星空中那轮玉盘瑶镜,心中,竟泛起几分感慨……月,真是越读越美!

初相识·床前月牙

第一次在文字中与月相遇,是在小学课本上李太白脍炙人口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之中。应是圆月的,但我又想,那大概是一弧弯月吧?如钩月牙中,我读懂了朦胧里,诗人对故土、故人的怀念;如雪银霜中,我读懂了“月是故乡明”的乡愁与“明月不谙离恨苦”的离愁……第一次与月相遇,我便抱着一种畏惧之心——害怕离别、害怕失去。月牙弯弯,除了那动人心魄的美,我却也读懂了笼罩在月光之上、笼罩在月光所及的每一个角落的,那层薄薄的忧愁。月很美,优美而忧伤。

再邂逅·秋月半轮

再一次倾心于月,却是在婉转动人、细腻温柔的宋词之中,在南唐后主李煜笔下的“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我又一次觅见了月的身影。这一次,在李后主饱含泪水的眼眸里,我读懂的,是蕴含在秋月之中那更悲凉的情绪,是对昔日凤阁龙楼、烟箩琼枝的追忆,是对故国不再、如今自己身处他乡的惆怅与无奈……我仍旧畏惧月光中席卷一切的孤寂与悲凉,害怕有朝一日真正读懂李后主“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悲痛与“无奈朝来寒晚来风”的无奈……但那轮凄凉的月,似乎更饱满了些,变作半轮皎玉般的秋月,悬挂在夜空之中。月更美了,凄美而悲凉。

终读懂·阴晴圆缺

终于读懂的那轮孤月,是在东坡居士的词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彼时的我,正因小升初带来的离别而迷茫不已,直到读到了苏东坡笔下这一轮超然洒脱之月。是啊,悲欢离合也好,阴晴圆缺也罢,纵使经历了乌台诗案、沙洲夜冷,即便历尽宦海沉浮、人情冷暖,他——那位放浪形骸、淡然潇洒的东坡先生,也依旧能够笑看大江东去、笑叹竹杖芒鞋、笑对阴晴圆缺悲欢离合……而我,又何苦执着于短暂的分别,畏惧于夜空之中孑然的孤月呢?天空中,那轮月亮终于变得愈发饱满、愈发圆润、愈发明朗起来。而我,也终于读懂了月中永不磨灭、永不褪色的淡泊与平和,读懂了那除去凄凉与孤寂以外,仍然闪耀无比的豁达……月,越读越美,柔美而平和。

无论月牙也好,圆月也罢,从阴晴到圆缺,从弯月到月轮,逐渐丰满的不仅是月,也是我逐步成长、逐步饱满丰盈的心灵……守得云开,终见月明。

月,就像一首精美的诗,越读越美,越读越有体会与收获。绝美的月色之中,用清辉编织的文字,纵使历史长河滚滚,也毫不褪色,纵使读她千百遍,也不厌倦,也依然越读越美。

篇三:越读越美半命题作文

橙,越读越美

作者:方雯

读橙,读美。虽隔千里,却美于心里,念你与我心灵的契合。

——题记

橙与你,是份干净的美,是份优雅的美,是份坚持的美,亦是份乡土的美。读你那份情,读那方故乡,读橙,真的越读越美。

印象中的橙树,常伴着一股乡土味,粗犷中有着细腻、新鲜。杂乱的树根在地上乱搭着,有力地支撑着树体。树上的细细条纹密密麻麻布在上面,阳光从树叶之间的空隙零零碎碎地洒下来,照在你的身上,碎花似的长袖显得十分肥大,你瘦小的身躯又怎能撑得起呢?白发爬上发梢,零零碎碎的头发,失去光彩的眼神与你那很瘦小的身躯。

小时候,我常躺在你身上,闻着你充满汗臭味的衣服,一点也不舒服,你的腿太软,我怕一不小心就掉了下去。我嚷着要吃橙,你便蹒跚着走到橙树下,用一根竹竿,用力踮起脚,摇摇晃晃地够着竹竿。随着竹竿刮过树叶的“嚓嚓”声,橙也随之落地。这样的场景伴随了我很久。那时的橙,本身就很美,一点点黑斑点缀在金黄的皮上,摸起来十分光润。一丝丝纹路错落有致地排在表层,跟你的皱纹有几分相似。家乡有许有许多橙树田,一棵叠着一棵,一层叠着一层,从远看像几千个太阳。

长大后,城市生活喧闹且繁快,早已没有安心吃橙的时光,可你却还在每月寄橙到几千公里外的城市,一箱箱橙被丢弃至角落,一层层灰尘堆在表皮,时间久了,一箱箱橙也就丢弃,信件也早已没了下落。

一次,重拾橙,剥去厚重的皮,放入清水,竟有淡淡苦味。橙皮在长期浸泡中,越来越软,轻尝,竟成淡淡清香。你说:千万不要忘记味道……

十年后再回去,远远看见你捣弄着竹竿,比小时候显得更吃力。你拖着竹竿和脚步,踉踉跄跄地走去,你拿着竹竿,扶着腰,在橙子树下捣弄着,几次竹竿都从你手中脱落。多年未见的橙子树却越长越茂盛,强壮有力的枝干伸向四周,每个饱满的橙都鼓鼓的,仿佛汁要从中爆出来似的。

你惊喜地见到我,蹒跚地跑向我,“雯雯——”你说的话我已听不太清,你紧紧地拉着我衣袖,抓住我手臂,不停地询问我,你给我挑了最大的那个橙,你在旁不停地讲述着这十年橙树的故事。这年的橙,味道带着些许苦涩,酸酸的,却格外鲜美。

这橙,长得是越加俊美,味道却又少了几分。那几分是什么呢?我猜,那是我离家十年,奶奶对我的思念。小时候,我贪恋着橙的香甜;长大后,却又感动于橙的苦涩。那橙,陪伴了奶奶一生,却有所欠缺。可能是成长中所经历的伤痕,或是那份乡土味,亦是我自己。

读橙,读那份香甜,那棵橙树,又或是那份乡土,也是那个守在故土的奶奶。它,真的越读越美。

读橙,那份遗憾……

篇四:越读越美半命题作文

杭州,越读越美

作者:区靖悠

每每闭上眼睛,我的脑海里便会有这样一个画面:那是一条长长的河堤,堤上种着两排垂柳,二月的暖风吹得那柳枝在我的心里绕啊,绕啊。而那河堤上,也总会有个模糊的影儿,拄着竹杖,穿着芒鞋,在我心头的堤上走啊,走啊。

那是苏堤,是杭州,是令我魂牵梦萦的小镇。

第一次听说杭州,是在老一辈人的故事里。父亲总喜欢坐在摇椅上,扇着蒲扇对我讲关于他的故事。他说在大学时,他曾去了杭州。顶着炎炎的阳光,同朋友一起租一条小船,在粼粼的湖面上泛舟。看燕儿与柳枝相互调弄,看鱼儿与荷花相互嬉戏。那时,杭州在我的心里便有了个淡淡的轮廓,那里有平如镜的西湖,有报春的新燕儿,还有涟漪层层中起伏的小舟。虽然我从未见过杭州,但我可以感觉到,那是一个很美地方。

我与杭州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四月清明的烟雨蒙蒙中。当我撑着油纸伞,第一次踏在那被雨水洗净的石板路上,走到西湖边时,我才真正感受到了它的美。雨在湖面激起层层的涟漪,不停地转啊转啊,转到了我的心里,使我的心也荡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水波。青石板路上有零碎的苔藓,被这四月的雨冲得闪亮,仿佛天上掉下的星星,走在上面,如同走上银河。“山色空蒙雨亦奇”,这杭州四月的雨,的确给予了它不一样的新生。行至一半时,雨忽然停了,空气中仍有一丝雨的清香。阳光带来了一阵柔柔的风,“暖风熏得游人醉”,这阵风也把我熏醉了,我只觉得我的心被这雨洗净了、被这风给吹暖了,我的灵魂干干净净,与阳光相拥。

这是一个很美的城,美得像宋代文学家笔下的词,精致却不华丽,读着读着,就陷在其中了。

而一座美丽的城,往往也会有美丽的人。他叫苏东坡,是一个宋人,一个词人,一个与杭州有着千万缕渊源的人。那年,他被贬下杭州,来到了小城。有一次杭州闹饥荒,他亲自出面向朝廷申请资金,又亲手为百姓煮粥做饭,即使被贬,他也仍心向百姓。他为了解决西湖淤泥过多的问题,亲自下河挖淤泥、建河堤,不辞辛苦、不怕脏乱,只为了他笔下那可以与西子美人相比的湖泊。东坡爱着这座城,城中的百姓自然也爱着他,知道这位官爷爱吃肉,每户百姓都为他带来猪肉,而他在感谢之余,又把煮熟的肉分回给了百姓。是苏轼,给予了这座城万家灯火。杭州成就了他,他也成就了杭州。当我再次走上苏堤,望着杭州时,我仿佛看到了他,他在西湖的杨柳依依中,护佑着这座美丽的城。

这是一座很美的小城,它有美丽的故事,有美丽的风景,更有美丽的人心。

下一次,你是否愿意牵着我的手,踏上了苏堤,去看一看那座让我越读越美的小城。

篇五:越读越美半命题作文

宏村的水,越读越美

作者:石奇玉

水,生命之源。江河湖海,它无处不在,雨雪雹,它以各种形式存在。宏村的水,曲折温婉,人家屋前,村中大湖。蜿蜒于整个村庄,静静流淌,沉淀于心。

从充满古代气息的民宿下到小院,忽见院中有一口井,用那种很老旧的打水机器抽上水来。望下去,清澈、叮当作响,像活泼的孩子,嬉笑玩闹,笑声不绝,将手伸进打上来的水中,冰凉,有种特别的清新。我想,灰色的井壁、青翠的苔藓、透亮的水、寻常的人家,是这村中最平常的模样吧?打上来的水,或洗衣洗碗,或煮熟饮用,或洗手洗脸,生活中,处处用得着它。这,是它最寻常的模样,默默无闻,平常却重要。

行于巷间,水声不绝,于青石板下奔走,只能听,不能看见。望向两旁,灰白的石头所砌之墙,青黛色的瓦,仿佛一瞬,回到从前。于雨中执一把油纸伞,听着雨,亦听着水声,漫步。不知从何处开始,门前除门槛外的台阶,靠墙处的石板都已拆除,水,奔跑在两边。往下望,水底有沙,水流动之时,带走些许,又沉淀于另一处。水,依旧清澈,干净而不绝。不停止地奔跑,流速却不快。似古时佳人,身着罗纱,素手执一把绘有水墨画的丹青油纸伞,轻移莲步,行于寻常巷陌,明眸皓齿,浅笑嫣然,一颦一笑间,风情万种,清澈的笑,漾在眉目间。她亦似水,温婉动人;水亦似她,嫣然漫步。这是水,不紧不慢,温婉而不失清新。

不知不觉,行至湖边,来来往往的人,似这水,来了又去;却又不似这水,水于此处,沉淀了光阴,沉淀了人间烟火,沉淀了它的历史。一小店内,客已散尽,剩下老板和老板娘。一切皆已收拾妥当,两人对坐,取出茶叶,打来了水,泡茶,水冲下去,冲起茶叶,刚开始水汽氤氲,不一会儿,茶叶沉淀于杯底,水,亦波澜不惊。湖面也是如此,波澜不惊,沉静又深沉,温柔忽现。老板娘泡好了茶,让老板先品。水有些烫,老板娘朝杯中吹几口气,一缕发丝垂于耳畔。老板伸手,手指一绕,温柔地将那缕发缠于老板娘耳后。水不那么烫了,老板娘递杯。老板双手捧着那茶,一饮,轻品,抬头,两人温柔的目光对上。沉淀的柔情,似水般荡开。水,沉淀了时光、沉淀了历史,更多的,是沉淀了温柔吧。寂静夜晚,望着湖,大概忆起曾经的那抹温暖,有一人相伴,开心时在,伤心时也在,温柔以待。那人,是否归于人海,还是守在你的身边?

宏村水,有水乡的秀美温婉,平常中沉淀了温柔。欲听君语,如何读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