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暑小暑的作文:凉夏景1500字

凉夏景

关于大暑小暑的作文:凉夏景1500字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宋·苏舜钦《夏意》

庭院深处是锦瑟。

时值小暑节气,绿树浓荫,庭院深深。这首诗的开篇便以清旷幽然的笔墨呈现。“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夏日清幽深浓的庭院里,榴花在竹影的掩映下格外妍媚,格外红火。

七月盛夏,他闲居于幽深的别院,枕着诗书卧在凉席上纳凉消暑,树荫流泻满地。庭院凉风,是来自于时光深处。石榴花红,是因为被女子的胭脂染过。草木氲染的夏日深院景致里,一派清新幽凉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俗虑全消。

流年滚滚,过客匆匆。红尘里的烟火旧事,都如一阵烟,雨过天晴后,便不复存在。

绚烂的,亦只是瞬间。诗人在沧浪亭,完成了入世之人此生难以圆满的事。春来踏青赏花,入夏柳下纳凉,秋日读书听雨,冬可围炉煮茶。他在乎的,不是既定的人生结局,而是寻常又琐碎、平淡又安闲的过程。

人来人往的浮沉光阴里,我们最后都要和每个人说再见,同行一段旅馆,然后背道而驰。好好珍惜现在,别再迷恋镜花水月的浮华,那些不属于本质里的我们。茶味的心境要像流水一样平淡自在,要像云彩那般悠然自得。

红尘戏台,不问来路。

光阴剧本,不言冷暖。

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如此评价苏舜钦说:“子美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

但在此诗中,苏舜钦用语自然清雅,笔致精巧柔美,不突兀浑厚。刘克庄在《后村诗话前集》也评价说:“苏子美歌行,雄放于圣俞(梅尧臣),轩昂不羁,如其为人。”

在宋代,苏舜钦与梅尧臣齐名,世人称之为“梅苏”。但读这首诗,闲雅,是我闻到的最浓烈的气味,有一种韦应物闲美幽淡的空灵诗风。

诗中,诗人独具匠心,笔法深婉,字句清新婉丽,用了比喻、衬托的修辞手法来写夏日的幽凉。比如,用红艳如霞的石榴来衬托深幽庭院里的深邃静谧,给人营造一种视觉上的赏心悦目之感。

前三句是写夏日幽景,字句如簪花,写出了庭院里风景殊丽,花木郁郁青青。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闲旷、自在、随遇而安的心境,绘出幽静、清朗、爽然的夏景。

这首诗最出彩巧妙的一句是末尾“梦觉流莺时一声”,以景结情,深刻隽永。那婉转的一声莺鸣啼不仅仅打破了诗人悠然的梦,更唤醒了含苞欲放的深院榴花。难怪白日里,榴花开得很艳很美。以声反衬深院的清静,从虚处营造小院的清雅。貌似热闹,实则幽静,颇有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之新意,读来令人叹为观止。

整首诗淡雅清虚,毫无雕琢之痕与灿烂字句。草木浓荫的日子里,听鸟鸣枝头,赏石榴花红,看树影婆娑。古树参天,庭院深深的沧浪亭,环境幽邃,林深人静。这里碧波荡漾的湖水,洗他彼时身居红尘之中沾染的庸俗铅华。

古人纳凉,或于树下,或荷亭,或茅斋,或竹林,或瓜棚,有琴酒相伴,有松风耳语,有荷风送香。古时,一到了小暑节气,花木铺径、柳荫掩景的庭院便成为了人们纳凉避暑的好去处。

深静的庭院里,曲折蜿蜒,幽窗藏景,花香扑鼻,碎石缝隙间绿草丛生。曲径通幽处,便豁然开朗。湖水潋滟,荷香袭来。翠竹绿树交相辉映,葱茏茂盛。清闲无事的人们听曲吃茶,赏水听风,看蜻蜓围着池塘里的荷花低飞耳语。

庭院闲坐赏景,宜于七月盛夏、月下花开、雨雪来临、清风暖日的时节。于闺阁女子而言,那些倒垂的杨柳似门帘,虚掩着庭院深处的美景良辰。深闺清寂,女子们的纳凉方法便是穿轻薄衣衫,吃花,看书,打秋千,闲卧赏月。这些都是女子闺阁忧愁的时光深巷里最矜贵的雅趣。

于文人雅士而言,夏日避暑消闲的庭院,花木不必繁多,造景不必恢弘,雅静即可。

园林内花开的缤纷美与芬芳的香气,还有水声、鸟声、雨声等皆可衬景。文人们可邀请友人一起雅集品茶,吟诗论道,焚香清谈,谈禅谈花谈月,谈园林的造园手法。不理兵荒马乱的流年红尘。

小镇光阴里,炊烟人家,鱼米稻香。温婉幽静的小镇时光,阿婆挎着竹篮卖时令鲜花,阿公划着渔船唱着山歌闹着午后的静寂。落日薄暮时,晚霞像女子喝醉酒的脸,极美极灿烂。打渔的人回家了,家中妇人也搬着木凳坐在门边做着针线活。你看,小镇的宁静光阴温养着岁月里的美好。淳朴的田园百姓,不问天长地久的承诺,只守朝夕相处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