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读后感400字高中(通用4篇)作文

篇一:雷读后感400字高中

雷雨读后感400字高中(通用4篇)作文

两两相望,唯余失望

高一22班李佳

初读《雷雨》之时,怒骂诅咒周朴园的同时,对侍萍也带着厌恶,觉得她过于愚笨和糊涂,明知地位悬殊,还是义无反顾,最后落得个满盘皆输。可当我重温《如懿传》时,听到如懿说:“也许本宫也失去了恋恋不舍的少年郎。”我突然懂了,酸涩在心里发酵。即使周朴园与鲁侍萍门当户对,结局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假如白月光真的出现,往往经不住时间的考验,化作渺渺一缕白烟,风吹,烟散。

如懿是最好的例子,我甚至觉得侍萍比如懿幸运的多,长痛不如短痛,眼不见心不烦。侍萍,过了三十年仍被怀念、牵挂;如懿,在满眼的红墙绿瓦中被曾经最爱的人一点一点的伤得体无完肤。她们都在耗日子啊,如懿耗死了,侍萍耗疯了。

“死得早是纯元,死得晚是如懿。”这句话从周朴园对待侍萍前后态度的变化中表现地淋漓尽致。当他得知“她”是侍萍时,他慌张、惊愕,甚至不由的望了望桌上的相册。我想那时候周朴园是无助的,他那点仅存的怀恋支离破碎,他不能相信,面前这个老气横秋的妇人竟是自己的初恋少女?

人啊,都是视觉动物;人啊,都喜新厌旧;人啊,都是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篇二:雷雨读后感400字高中

以小见大

高一22班秦舒婷

我曾迷恋曹禺笔下生动的人物形象,也曾细品《雷雨》优美的语言表达,几多细读,却发现最让我惊叹的是曹禺以小见大的手法。

《雷雨》表面上写的是两个家庭的纠纷,命运对两个家庭的捉弄,结合时代背景,却也不难发现其中的深意。周朴园的残酷行为是两个家庭灾难的根源,导致了周萍、周冲和四凤的死亡,侍萍和繁漪的疯狂。它以小见大的表现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鲁大海是勇敢无畏的,有较高觉悟的工人代表,他的斗争反映了中国无产阶级大公无私,顽强反抗的精神。而剧中他与周朴园的斗争也以小见大的体现了两个阶级的斗争。戏剧最后的结局,只有作为工人阶级的鲁大海和周朴园清醒的活着,暗示了无产阶级的胜利,表达了曹禺对工人阶级必将战胜封建资本家的信念与决心。

《雷雨》通过两个家庭的冲突反映出社会的动荡,通过两个家庭的罪恶历史反映了社会“人吃人”的现象,同时又表现了对未来的希望,表现了正在酝酿一场大变动的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现实。

在以后的阅读与写作中,我会对以小见大手法的运用有更深的体会。

篇三:雷雨读后感400字高中

曾经的净土

——观《雷雨》有感

高一22班朱子瑄

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

“你,你贵姓?”周朴园开始疑惑了。他希望眼前的这个人是侍萍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是罪恶的资本家,他伪善、冷酷,而且自以为拥有“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

或许,他又希望面前的这个人是侍萍,不,是三十年前的侍萍——如今的侍萍,被苦难摧残的连相貌都认不得。周朴园道:“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这,是他的虚伪?他内心的罪恶感?还是,他真的怀念侍萍?那个三十年前与他相依相爱,最后投河自尽的侍萍?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每天生活在尔虞我诈中,他现在是那样的虚伪,内心是那样的孤独。可惜,岁月无法重来。

社会的阶级剥削和压迫,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罪恶……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周朴园的内心被污染的肮脏不堪,他变得虚伪狡猾,没有任何仁义道德。那三十年前的侍萍,又是否能在周朴园的心里留下一片净土呢?又或者,他真的爱过侍萍?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如果有,那里曾经一定充满美好。

篇四:雷雨读后感400字高中

山雨欲来风满楼

高一22班刘含

一股闷热的风,席卷了整栋小楼。她是无情的,无情地揭开了每个人的遮羞布。虚伪自私的周朴园,腐烂透顶的周萍,偏执疯狂的繁漪……

在这个周朴园自认为最圆满,最有秩序的理想家庭的背后,每个人都心怀鬼胎。腐烂黑暗的花爬满了整栋小楼,在每个不为人知的地方悄悄绽放。一场跨越了30年的恩怨,新仇与旧恨的交织,人性与利益的碰撞,在这股闷热的风中拉开了帷幕。这是一股冷酷的风,冷眼观望着每个人的丑态: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爱恨情仇,繁漪与周萍的母子乱伦,四凤对周萍的心生涟漪,周冲的软弱、妥协和服从,以及鲁大海近乎可笑的天真。它召来雷雨,让每个人得到了命运的最后通告。自私虚伪的,它让他陷入孤独,与疯狂绝望相伴;偏执疯狂的,彻底失去神志,永陷幻境;软弱妥协的,跳上死亡的道路;腐烂透顶的,绝望走向旧途。

于鲁侍萍和四风,这两个被命运捉弄到极点的女人,它目送她们结束自己的情感。一个只有躯壳游荡人间,一个奔向死神。它也点燃了希望的火苗。鲁大海,一个年轻的无产阶级者,在经过一系列打击后走出了腐烂的周家,在那个翻天覆地的社会大变革中,点燃希望的星星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