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温度6读后感(精选7篇)作文

篇一:历史的温度6读后感

历史的温度6读后感(精选7篇)作文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第一次接触《历史的温度》,还是在小学同学的推荐之下,当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买了一本,原以为是一本纯讲历史的书,事实上,在这本书中,作者用辩证发展的眼光还原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带着它的血肉、它的彷徨、它的闪光、它的信念与选择,展现历史真正的温度。很多在历史教科书上无法展现的内容,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后来我发现自己真的迷上了历史,迷上了它的温度,于是不惜”斥巨资”买下了一整套书,一直到第六册出版。读完这些妙趣横生的历史故事,主要想谈谈两个关键词:信念与抉择。

先来说说信念吧。孟晚舟说:“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这句话,不论是放在近代中国还是当代中国,都十分适用。《历史的温度》系列丛书里收集了许多关于历代国人舍身救国的故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辜鸿铭先生。第一次知道辜鸿铭这号大人物是在电视剧《觉醒年代》,当时觉得他不过是一个颇有文化但执迷不悟的保皇派,看了书之后才知道“生在南阳,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是他的人生写照,他虽然留着长辫,看似古板保守,实际上是真真正正在为中国未来的发展谋想法,是真真正正在理解和认知东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思考的,他的心在中国,爱在中国,这就是信念。无论是近代政治界号称“末代狂儒”的辜鸿铭,还是当代农业界“稻济天下,国士无双”的袁隆平,无论他们在何时何地用何种手段,他们的目标都是一样的,他们的信念都是一样的,他们所做的一切,只为中国。

再来说说抉择。古人云:“鉴古可以知今,读史可以明智。”诚哉斯言!《历史的温度6》的主题便是站在十字路口。历史上不乏各种抉择:陈独秀创办《新青年》、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日本偷袭珍珠港、奥运会增加霹雳舞项目……无论这些抉择所带来的结果是好是坏,无论这些抉择对历史发展的影响是大是小,他们都对后世的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我的历史老师告诉我“历史总是在偶然中暗藏着必然。”对于在历史上每一个十字路口发生的事件,出现的人物,后来的我们都不能站在上帝视角以偏概全,更不可能改变历史发展的轨迹,我们能做的,便是了解历史,以史为鉴,让过去的错误不再发生,让过去的辉煌得以延续。

如今的我们,正是来到了历史发展又一个崭新的十字路口,想想前人的浴血奋战,我们拥有比他们更好的物质条件,我们拥有比他们更多的机会学习更多的知识,我们理应比他们做的更好。但事实是,在当代中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失去了如前人一般的斗志,浑浑噩噩过日子。愿你愿我,在未来的日子里,都能不忘初心,坚守信念,走出一切迷惘和彷徨,以史为鉴,选择正确的历史方位,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

篇二:历史的温度6读后感

在茫茫书海中,这本书的名字一下便吸引了我的眼球。首先,什么是历史?一切发生过的事情都能称之为历史吗?上一秒发生的事情也是历史吗?这只是一个广义上的历史的理解。第一种理解是过去的事实,即所有发生过的正确的事。第二种理解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或个人经历。其次,温度又如何定义?评书一件事很有温度时,是什么样的一个概念?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但在日常生活中,温度是很感性的一个形容,通常用来表示一些令人感到温暖的事物。《历史的温度》这本书就集历史精华为一体,诠释了各种名人趣事与发生过的一些历史重大事件。

历史是万花筒,每个人看到的不同,每个角度看到的也不同。有的人看到了历史的残酷与艰辛,有的人却看到了历史的温情与感触;有的人看到了杀戮,有的人看到了救赎;有的人看见了别人,有的人看见了自己;有的人假作真,有的人真作假。史书上的一段话,一个名字,在作者张玮的笔下,历史不再是干燥冰冷的,而是有温度与真性情的历史故事,他幽默风趣的文字让原本枯燥的历史变得活色生香。

这本书的特点救赎把很多历史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讲了出来,对于一些对历史不甚了解的学生们来说,没有什么比勾起我们对历史的兴趣更重要的了。这本书很有让人读下去的欲望,像是探索发现一个又一个的未知。阅读时让人感到温暖有趣,觉得历史不再是一段尘封的过去,不是冰冷的,生人勿近的。看似由时间地点和一连串数据组成的历史事件,背后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人性,有故事,有真性情。

这本书一开篇便讲述了大家从小学开始便耳熟能详的名人——居里夫人。关于居里夫人,我从小知道的是她发现了镭,获得了诺贝尔奖的事迹,不曾想过他的感情饱受封建时代的桎梏,同样身为女性的我看到此处不由得觉得十分心酸,社会总是对男性包容而对女性苛刻,女人不是生来刚强,而是残酷的现实迫使她们变得刚强,像这样的小故事书中还有许多。

读完这些小故事,让我的身心受到深深的洗礼,也让我对历史有了新的认识。历史是一面明镜,回望过去,在历史这面镜子下,我不停地审视自己,如果我是身上的他,是她,我能否做到想他们那样?我会退缩吗?我能勇敢吗?答案是未知。英雄之所以是英雄,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非同一般的气节,不管在哪个领域,不管是面临何种情境,永远不服输,不畏惧。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也要像书中的那些名人那样有魄力生机。

流年似水,时不我待。希望在读完这本书之后,能让我的学习生涯更加温暖有温度,让我的生活不再一味的枯燥。要抬眼向前看,让过去过去,未来才可期。

篇三:历史的温度6读后感

电竞入亚的背后

“当我接到任务的时候,我大吃一惊。我负责的场馆,是我从未接触过的电竞。”

中考前的动员大会上,我们久违的副校长由于亚运的延期,才终于有机会来跟我们见面。她迫不及待地分享她的故事,本为一名从教多年的英语老师,她踏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进行了一次从未想象过的跨界。

而这一切,正是得益于“电竞”这个项目,第一次以竞技比赛的身份出现在亚运会中。杭州亚运会第一个实现如此突破,我的心中十分激动与荣幸,而同时无法避免的是几分疑惑。没想到的是,读完《历史的温度6》这本书,我对这件事有了崭新的理解。“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一堆灰烬,而灰烬深处有余温。现实,不过是历史的演绎和延续。

本书的作者曾采访过三届奥运会和百余项世界赛事,他对奥运会的了解程度可见一斑。在书中,他详细剖析了奥运会背后项目增减的博弈。从1900年到即将到来的2024年,从“射活鸽”到“霹雳舞”;随着时代和潮流的发展,奥运会从无底的“吞金洞”到名利双收的“摇钱树”,奥运项目也发生着来来回回的变化。这背后是一张张盘根错节的利益网——项目的观赏性,经济效益,政治考量,年轻人喜欢的潮流和趋势……都会成为这网中的根根丝线,牵一发而动全身。

同是体育盛会,文中这些因素是不是也会在杭州亚运会上有所映射?我第一个联想到的便是年轻人喜欢的潮流和趋势。歌曲《孤勇者》作为电竞最大ip《英雄联盟》的主题曲,以其超高的热度被大众调侃为“儿歌“,便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爱你孤身走暗巷,爱你不跪的模样,爱你对峙过绝望,不肯哭一场……”句句歌词都能引起年轻人甚至是所有大众的共鸣,人们自然会被这样的正能量所感染,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来看待电竞。

再说到当时在朋友圈刷屏的“EDG夺冠”,所有国人热血沸腾,夜晚大学宿舍灯火通明,压根不亚于任何一场传统体育项目比赛夺金后的场面。这何尝不是凝聚国人文化自信的一种方式呢?这是一种对年轻文化的理解,更是对这个时代的一种回应。“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时代需要这样的多元包容。这样看来,电竞纳入亚运会着实是大势所趋。

电竞,对你我来说不过是娱乐消遣的游戏,而对于真正热爱的人,那是梦想,是夜空中最亮的星。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他们都是本着内心深处的热爱,跋涉,攀登着人生的峰峦,创造自己的价值,我们又凭什么以一种不一样的眼光,硬生生地将他们与传统体育竞技隔开呢?柏拉图曾说:“人是蝼蚁般的身体,金子般的心“,人之外表都是渺小的,使人类社会如此丰富多彩,包容万象的是人们的思想,它们编织出各不相同的梦,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世界无需千篇一律的清晨,摘掉”玩物丧志“的标签,给电竞选手们搭建属于他们的舞台,让他们的梦想大放异彩。也许,这也是亚运会所要创造的。

亚运精神,是一场亚运会的内核,也是它想给人们传递的正能量。杭州亚运会精神是“用心交融,互相包容“,还有那句口号”心心相融,@未来“,更是体现了杭州作为互联网之城的独特之处。”电竞“,有”@未来“的”电子“,更有”心心相融“的”竞技“,这样崭新的载体便就有了意义。

“在时代的巨浪面前,变,总比不变要好。”在不久的将来,一群戴着耳麦,操控着鼠标的热血少年,将坐在电脑屏幕前代表自己的国家搏杀一块亚运会电竞金牌。泪水与热血,梦想与拼搏,在他们披上国旗的那一刻,都将被赋予最崇高的意义。电子竞技纵使曾被深埋枯尘废瓦,终将扶摇而上,爱达未来。

篇四:历史的温度6读后感

十字路口诞生的英雄

恩格斯曾说:“人们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却不管这种历史的结局如何,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影响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历史。”而这与本书的主题——站在十字路口不谋而合。

面对时势造英雄这一论点,作者张玮也试图通过《历史的温度》这一系列的图书来证明其正确性。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来看,时势造英雄是说一个英雄的出现是由他当时所处的社会客观环境造成的,即是历史唯物主义。在书中,作者也坦言道,自己在年幼时也与我们一样,追崇大一统的王朝和帝国,而随着自己的阅历越来越深厚,他开始研究起近代史。因为它风起云涌,它有着“变”的性质,正是这样激变剧烈的时代,一代一代的仁人志士才能怀揣自己的主张和理想登上历史的舞台,也变相的用自己的方式来阐释历史唯物主义。

站在时代的十字路口,面对大浪潮,大变革的时势,那些英雄各自选择了自己的方向。此书中,我们看到辜鸿铭即使深入研究了东西方社会问题,却自诩自己是“卫道士”,坚守“末代狂儒”的名节,走在了孤独极端的道路;蔡元培一路高中进士,作为“旧学”的楷模,却毅然接受新思想,新知识,一生追寻着教育救国的理想;戊戌六君子虽互相政见不同,派别不同,主张不同但都为了着国家富强,而捍卫着“求变革”的前行道路。他们为了自己的名节、理想、道路不惜赌上了自己的前途、命运、名声,面临着国家民族兴衰,群体生死的重大抉择,他们挺身而出,在他们做出自己选择的一瞬间,他摈弃了人性所有的弱点,成为了人人敬仰的英雄,也就不再存在着历史的“假设”或“如果”。

面对不同的路口,有的人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但同样也有人做出了悔恨一生的决定,而作者张玮也同样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如曹锟者,从一个军阀到一个总统,再到一个被倒戈者,最后再是一个永远不叛国的中国将军。以上帝视角去观察这些人做出的选择,我们也许会觉得他们没有不会顾大局,有着长远眼光。而作者却认为,他们也是时代所造出的人,也会有人的缺点和优点。面对金钱,权力,生死,命运以及自己的前程,他们也只能根据时势带给自己的知识,阅历去解决摆在自己面前的一个个难题。作者是这样评价的“所谓‘青史留名’,是指留下好名声。留名已难,留好名更难。”

面对时势的浪潮时,个人的英雄主义被裹挟在这波涛之中浮浮沉沉。而能真正征服浪潮的,必定是那些果断、坚毅的弄潮儿。一念之间,或是英雄或是国贼。所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想必正是如此。

如今的中国处于繁荣昌盛的新时代,并在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而面对着当今紧张的国际局势,西方的围追堵截,意识形态,站在新时代的十字路口的我们也即将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但我相信,无论是向前或者向后、向左还是向右,这都是时势所指引的客观的最佳选择。而我们所应该做的,便是提高自己的知识,阅历与思维。只有这样,所谓的“最佳选择”也会是我们自己,集体乃至整个民族的“最佳选择”。

篇五:历史的温度6读后感

多年之后,翻开它的扉页,我仍将会回想起父亲带我第一次轻抚它书脊的那个遥远的下午,以及书页上尚存的余温。

年少时分,懵懂无知,有幸,父亲能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带我领略历史的美感和温度,翻开《历史的温度6——站在十字路口》,沧海桑田之感扑面而来。事实上,我本对世界历史甚至现代史毫无兴趣,或许是因为那离我们生活的时代实在太近,这些故事便多了几分真实和白描,却缺少了口口相传的韵味,甚至荒谬的想象带来的趣味,又或许,仅仅是由于现代战争过于残酷,令我不忍直视罢了。但是这本书却令我大有改观,那些历史人物的彷徨迷茫、抉择痛苦被直观地呈现在我的面前,我第一次了解到,六君子竟然意见相左,以中国本土神话为原型创作出的动画片竟然在1941年就领先世界;我也第一次意识到,辜鸿铭看似不剪辫子的一意孤行,实则是他为了自己信仰的中华传统的最后一丝倔强,他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在错误的时代下,践行“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方式;我认识了克劳斯。福克斯,以及以他为代表的物理学家们,只有在那个战争年代,经历过原子弹的威胁的人们,才会以牺牲自己的安稳生活为代价,舍小家而为大家;我听到了奥森。威尔斯的广播剧,“火星人入侵地球”的故事毕竟还是人类荒唐的想象,节目只是唤醒了每个听众心中的“火星人”,那个迷信盲从、缺乏思考的影子,不以事实为依据的话语,终究只能配上清茶一杯,一笑而过。

但这本书真正教会我的,是站在当时的人甚至当事人的视角上,看待事情的始末与发展。以现在的眼光看待“金银券”,我们谴责王云五美妙的幻想,更谴责蒋介石包庇孔令侃的行为,还会疑惑于百姓的轻信,可这些,都是当时历史背景下的必然。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国民党溃败的多方面因素。这段历史,应是拿来“以史为鉴”,让后人“可以知得失”。我们又怎能责备死守常德的余程万呢?蒋介石最初要求部队增援常德,可当得知余程万在危急关头“临阵脱逃”后,又表示必须将其枪毙。由此可见,蒋介石只是把常德保卫战当做给外人看的一场戏,为的是维护他个人的尊严。因此,身处其中的余程万被多方指责。可后人有何德何能能批评这位尽职尽责的师长了?我们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随意发表着我们的观点,却完全没有设身处地体会历史人物的经历。诚然,余程万作为一师之长的确不应该丢下战士们不管,但他也已经做好了妥善的安排,正如同作者所说,“并不是每一个金戈铁马的故事,都有一个好莱坞电影完美的热血结局,但我们应该记住他们在人生高光时刻所做的一切。”

下一次,站在十字路口,面对人生选择的时候,我仍会想起历史的温度!

篇六:历史的温度6读后感

最近读完了《历史的温度》,历史对于大众来说大多都是枯燥无味的,而当你细细品味沉浸其中时,就会感受的历史的奥秘。作者的文笔浅显但又充满韵味。

作者很有自知自明的没有去肆意佐证添加,就避免了很多歧义的争论;再者来说,作者开篇选用的是具有十一朝古都的西安,这点既可以为全书奠定一个基本的脉络和风格,同时也在沉重的历史中添加了一点浪漫主义的色彩。阅读本书的最大收获是接受到一些新的思维方式与考察历史的新视角。

第一是我对作者“大历史观”的理解。刚开始翻阅目录时,发现各章都是描写不同的朝代。虽然本书贯穿古今,但其中是选择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典型事件或现象进行细致的分析来反映整个大时代的特征,以小见大应是大历史的一个特点。另外,大历史是不同历史时期的共性与个性的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与前后历史阶段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将断代史连接成一个整体。同时将中国历史放到世界历史中相比较,寻找出东西文化的共同点。读完这本书,我发现作者将我初中历史零碎的知识点穿合成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中国历史框架。

第二,联系现实进行比较。作者将古代的历史现象与近现代的历史特征进行有机地结合,体现了历史的继承性,也反映出中国历史演进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比如分析东汉政权的衰亡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的形成之源是地方政府的权力衰弱,作者由此分析出新中国面临要重建基层政权之艰难。

第三,文章内容严谨。开头说到作者的文笔浅显,不会令人感到枯燥。但作者尽可能地对历史事件与现象的表述严谨。凡是有待商榷的结论,作者都使用“可以推测”等言辞进行表述。使文章充满用词的准确性

有争议的问题都列出不同的观点,在此基础上作者再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485年之均田令,在中国历史上是划时代的里程碑,以后只有详细数目字的出入,其原则经后继各朝代所抄袭,下及隋唐,施行迄至8世纪下半期,连亘约三百年”。但作者并不对均田令表示盲目赞扬,他借读者之口表示“也可从此看出,这样的传统对现代中国的经理成为一种严重的负担”。这样的做法让我打破局限性,从多个角度了解历史的正面与背面,从多个角度看待古代君王做法的好与坏。

读完,也有疑惑。纵观中国大历史,似乎总逃不过一个六字:盛而衰,衰而盛。就连最鼎盛繁荣的唐朝也不例外。开国皇帝总以起义,逆反的方式建立属于自己的王朝。他们在战场上奋力厮杀,广受天下英才。发展经济、教育,使国力达到鼎盛,真正达到“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而到了后期,皇帝荒淫无度,沉迷美色而不务朝政。将祖宗基业挥霍贻尽,将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似乎是所有朝代的宿命。

开国皇帝大多是农民,深知百姓疾苦,被前朝的苟政逼上梁山,愤然起兵。但到了后期,皇室子女从小养尊处优,又哪知底层老百姓的疾苦?晋惠帝的“何不食肉糜”又是如此的荒唐可笑!

篇七:历史的温度6读后感

在暑假的闲余时间里看完了张玮的《历史的温度6:站在十字路口》,本以为和别的讲历史的书一样只是按时间顺序讲讲历史故事,却发现这本书竟别有一番韵味,而且语言文字比一般的历史书温暖幽默许多。该书共分为六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独立的几个小条目。主要讲得是近代史这一块,其实这一本书并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主题,甚至可以随读随放,不过认真读后,还是可以发现是紧紧围绕一个主题:十字路口的抉择。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是可以碰见许多十字路口,走上不同的岔路未来的境况可能会完全不同。我们一定都是在探索中前进,绕弯路、失败甚至倒退都是兵家常事,因为在未来未知的情况下,我们并不知道哪条路会通向何方,更不会知道到底什么是对的,什么又是错的,但是我们仍旧必须作出抉择。那么如何在不知未来的情况下尽量大概率的作出较正确的选择呢?作者在评价蔡元培先生的时候提到了“信念”一词,正是信念给这些伟大的人以力量,在面对未知的未来时能够挺身而出,努力实现报国伟业。正是他们内心深处强大的信念,才使他们能够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生存下去,作出正确的抉择,走向人生道路正确的终点。“末代狂儒辜鸿铭、以身殉国的戊戌六君子、一生请辞的蔡元培、血战常德的余程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还有众多在为国家复兴、民族独立中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不知名的英烈们,正是这些可爱又可敬才为如今的我们创造出一个美好幸福安全的社会,为我们开拓出一条康庄大道。

近代史是一段屈辱史,不堪回首,但同时也是一段奋斗史,中华民族被一而再,再而三地逼到绝境,绝境求生的路曲折而漫长,甚至让人看不到希望。不知道到底有没有出路,不知道出路在哪里,不知道自己选择的道路是对还是错,那种对一切都未知的感觉真的很容易让人失去希望。那虽然是一段黑暗的历史,但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我们知道了选择的力量,知道如何进行选择。我们可以以史为鉴,向古人学习,放眼如今,我们的社会环境还是有许多不足的,我们要抱着必胜的信念,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好选择,努力为国家做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