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漫卷读后感1000字(精选6篇)作文

篇一:烟火漫卷读后感1000字

烟火漫卷读后感1000字(精选6篇)作文

李詹

小说讲述了刘建国寻找遗失了朋友的孩子并用40年找回孩子的故事。通过对每个人物事迹的编排,织出了一张生活之网、人性之网、社会之网。

刘建国似乎被这张网牢牢锁住,他因良心的谴责、好友的悲苦而放弃了事业、放弃了爱情去寻找好友的遗子。他无疑是一个毅力顽强,才华横溢,仗义疏财的人,所以他的悲剧让人惋惜。黄娥,是本书又一大主人公。她的丈夫卢木头以为黄娥与别人私交气急而亡,黄娥秘密地将丈夫埋入鹰谷,同时声称丈夫出走,并以寻夫为由做刘建国的助手,实则想为儿子找个庇护所,自己好去殉夫,但因种种意外事件没能让黄娥的殉夫计划成功,最后因与翁子安相爱而放弃了计划。但她的儿子杂拌儿的心却受到很大的挫伤。杂拌儿离家出走,离开了妈妈黄娥,离开了想把他当成自己儿子的于大卫夫妇,离开了一心寻孩的刘建国,回到了爸爸的家七码头,吹着小号来唤父亲,杂拌儿的心中一直思念着父亲。黄娥曾经说过:“杂拌儿到哪不是家?”但她却不知道,杂拌儿心中的家只有一个,而这唯一的一个家却因她而破碎。孩子期盼的双眼,在现实面前是那么无力。这无论对黄娥还是对杂拌儿都是一场悲剧。这本书好像在描写人间的悲喜。于大卫失子,刘建国寻子,大哥刘光复去世,小米大秦、小刘胖丫的爱情,翁子安舅舅的半生困苦……

书中每个人好似都戴着面具,作者将人们的面具一个一个地撕下,露出或喜活悲的面容,但悲好像总比喜多,好像人的一生只剩下得到与失去,但失比得多,所以人最终失去生命得到忘却世尘的机会所以,我更愿意成为基督教教徒,我感激我获得的所有,这使我忘却苦难;我相信上帝将善恶放在眼里,并会惩罚恶人赞扬善人,这使我相信正义的力量。我相信今天吃的苦就会成为明天享的福,这使我更加坚韧。本书一寻子为线索,将哈尔滨百年间发生的过的日俄战争、抗日战争、犹太人迁居等历史事件与今天的城市发展联结起来,谱写了一曲北方各类人物命运的交响曲。而刘建国一生如交响乐里最悲怆的一章,因为丢了朋友的孩子暗淡无光。而这种悲怆是战争造成的,如果没有战争,刘建国会在日本生活,他的生父生母也不会死亡,他也不会丢了朋友的孩子。正如文中写的,生命本生是无罪的。此书中的人,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人需要有赎罪感,我们总会在不经意间犯下这样那样的错误,书中的人物在晚年都在为自己的灵魂寻求救赎。如偷走孩子的煤老板,在晚年将股份的30%转让给刘建国,而刘建国在晚年去陪伴被自己吓病的武磊。

这就是我读完这本书的所感所悟。

篇二:烟火漫卷读后感1000字

王可言

不远处的青山披上一身薄薄的轻纱,半遮半掩就着缕缕炊烟欣赏世间百态。俯仰之间翻涌来天边的几朵云霞,沾染了落日余晖的几分壮丽凄美,也为薄纱镶上一尾绚丽的金边。出尘的苍穹笼罩着一畦畦翠色欲滴的田地,在微风吹拂下舞成了碧绿的浪花。身边的孩童嘻嘻哈哈地欢笑着,微风捧起阵阵银铃般的笑声,越过夏初的燥热和不安,奔赴向了渺远的天际。

“毫无疑问,经历炼狱,回到春回的大地,一定会生机勃发。”夏风拂开米黄色的书页,沙沙的翻页声撩拨心弦几根,侧目回盼,喃喃念出入目黑字。

“什么啊,姐姐?”稚嫩的童声撞破与世隔绝的寂静,驱走一身的寂寞与格格不入。嫩白的手指轻轻地拉住我的衣角,轻轻一拽,微不足道的力量却打破了回乡后微妙的心理平衡。对上稚童晶亮的眸子,纯净的童真如从天而降的甘露湿润了一望无际的茫茫大漠,又似春风驱赶寒冬凛冽的北风。我笑着,伸出手揉揉稚童的黄发,回答着:“就是啊,寻着光,总会走出炼狱。”稚童白皙的脸上浮现出孩子特有的懵懂,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微醺的夏风轻轻捡起书页一角,一目十行地快速浏览着,一页一页乐此不疲,翻飞的书页如同翩跹着的坠入凡尘的仙女,牵引着我的目光流连。刘建国一生远离爱的温暖,梦碎离乡;于大卫痛失爱子,生死离别,在毫无温度的铅字下,流泻出些许人世特有的温情与感念。看一阙阙悲欢离合在我的眼前上演,闻一曲曲刘建国远行救赎婉转低鸣在我的耳边余音绕梁,入眼的是书中刘建国对黄娥的梦幻世界,流进心底的却是一幕幕的昔日旧梦。

浓浓绿荫笼下的是酷暑中的极乐净土,擎天绿伞中护住的是乐此不疲的不噤寒蝉。抬头捕到透过点点缝隙泄露出的炎炎烈日,似被灼伤似的低下眸子,一袭斑斑驳驳的剪影映入眼帘,星星点点,像极了夜空中夺目的颗颗璀璨群星。不满,裂缝与争吵,甚至最后的出走,也像是星夜中昙花一现的流星,入眼惊艳也是飞蛾扑火归于沉寂。

“姐姐,回家吃饭了。”不远处,小女孩儿一袭雪白的连衣裙在风中摇曳生姿,恍若流连在争艳百花中却片叶不沾身的彩蝶,金色的阳光柔和地洒在她的身上,为那个小小的她镶上一层金边。我拿起书,不答一语,信步向她走去。与夏日燥热的烈风撞了个满怀,没有迎风呛了满怀的狼狈,却是归乡后的淡然与恬适。我越过夏日的聒噪与烦闷,跨过岁月尘封下的厚重与沉闷,奔赴向了一个未知却心满意足的未来。

柴门虚掩,炊烟袅袅,家犬相迎,阖家欢乐,真好,又是一个团圆。

深蓝色的星空不由分说地笼住了宁静的山村,点上一盏灯。

望窗外,少了繁星点缀,月宫孤寂地高悬着,不知嫦娥玉兔又有何可以作伴;遥望华灯初上,明灯三千,其乐融融,不改乐颜。

烟火依然如歌漫卷。

——后记

篇三:烟火漫卷读后感1000字

董秀雯

“无论冬夏,为哈尔滨这座城市破晓的,不是日头,而是大地卑微的生灵”。在哈尔滨的某个角落,有着这么一群普通人,他们是芸芸众生中的张三李四,他们的生活没有大起大落,跌宕起伏。或是在某个早点铺,某个小卖部,便充实了自己的一生。

书中的主人公刘建国便是这烟火人间的一缕炊烟。他在繁忙的城市中驾驶着“爱心护送车”,在忙碌的医院里来回穿梭。眼角的皱纹是他几十年的沧桑岁月,在平静的眼神中,没人看出他背负着什么,对这一生又是何许的迷茫。只知道在某个火车站,造就了他悲剧的后半生。

刘建国的好友于大卫与妻子忙于备考将未满周岁的儿子铜锤托给母亲谢普莲娜,恰好刘建国来看望他们,便希望他将自己的儿子送往哈尔滨交给自己的母亲。然而谁都没想到在火车到达哈尔滨之际,铜锤丢了。刘建国充满希望的一生也走到了终点。在将近四十年间,他一直未放弃寻找铜锤,他有过许多份工作,去过很多地方,尝尽了人世间冷暖,只希望在诺大的城市中寻找到一点蛛丝马迹。

也许在某个冬夜,刘建国只身一人站在街角,寒风呼啸,他望着某处发呆,空洞的眼神中饱含痛苦与艰辛。而眼前的道路就像一条通往未知终点的缎带,漆黑漫长,蜿蜒曲折,偶有来往的车辆驶过,没人知道下一站会碰见什么,他自己的内心同样迷茫。如果没有那件事,或许刘建国也会有自己可爱的孩子,有美满的家庭,有稳定的工作,跟无数普通人一样过着疲惫但充实的生活。但是一切都没有如果,他就像一条在岸上捶死挣扎的鱼,被内疚与痛苦包裹着。

然而悲伤与苦难之上从不缺乏人性的阳光。他的大哥刘光复,在身患绝症,生命垂危之际依旧想着替他对于大卫求情;他的妹妹刘娇华一直希望自己的哥哥在有生之年能够组建自己的家庭;他搭载过的病人翁子安,因为刘建国的善良而与他成为了朋友;他的工作搭档黄娥对刘建国也表示了关心和理解。甚至是于大卫夫妇也自始至终没有责怪过他……平凡世间里形形色色的人围绕着刘建国发生了许多或温馨或辛酸或有趣的事,这些都是无望生活中的一丝救赎,洋洋洒洒的温存组成了的富有世间百态的烟火人间。

多年的苦寻终于有了结果,铜锤找到了,成为了一名颇有成就的律师。当年的拐卖真相也水落石出,拒绝了巨额补偿的刘建国离开了这里,仿佛人间蒸发一般。去往了只有于大卫知道的那个刘建国曾今提到过的地方—兴凯湖畔。但于大卫不知道的是,在那里刘建国犯下了人生中的另一个错误,在那里有着曾经被自己猥亵未果的男孩,因为那次事情男孩留下了阴影,日后的生活也产生了影响。已经找到了铜锤的刘建国决定留在兴凯湖畔,用剩下的几十年为自己冲动所犯下的错买单。

故事的结尾于大卫赠给了刘建国一首歌—《伏尔加船夫曲》,不懂俄语的刘建国在那段旋律中逐渐模糊了视线,“踏开世间不平路”这句歌词仿佛已经了然于心,留给电话那头的于大卫的只有声声泣音。豆大泪水中映照着刘建国这荒唐,挣扎的大半生。没人知道他是否得到了救赎,是否已经释怀,只有这段伴随着哭声的旋律渐渐消弭在了尘世间弥漫的烟火之中……

所有苦难与背负的尽头都是行云流水般的此世光阴。

敬我们这些平凡的人类。

篇四:烟火漫卷读后感1000字

毛榆晴

你了解过你所生活的城市,每一天是怎么样开始的吗?

“无论冬夏,为哈尔滨这座城市破晓的,不是日头,而是大地卑微的生灵。”让人仿佛置身于每天都在经历却也许从未注意到过的那些早点摊,蔬菜店,那些空荡的街道上清洁工被拉长的身影以及永远比城市更早苏醒的早市。凌晨批发市场喧闹的交易,晨曦时分的鸟雀和鸣,城市街道开出的每一种鲜花,食物的香味,澡堂子里氤氲湿润的热气,旧货市场的老器物,老会堂音乐厅的演出,饭馆、礼堂里的二人转,风味小吃、服装、交通……

医院门口的地铁站的景象令人触动,从那里上来的乘客,多是看病的或是看护病患者的,他们有的提着装有医学影像片子的白色塑料袋,有的拎着饭盒,大都面色灰黄,无精打采。有的上了地铁找到座位,立刻就歪头打盹儿。在一个与病相关的站点,感觉是站在命运的交叉口,多少生命就此被病魔吞噬,又有多少生命经过救治重获新生。这个站点的每一盏灯,都像神灯。能够照耀病患者的灯,必是慈悲的。

善良是一种自洽,你是否愿意选择?刘建国把孩子弄丢后,始终都活在愧疚的深渊中,因为孩子的父母,祖母都没有责备过刘建国一句。他也曾产生过恨意很这个丢了的孩子跟这个偷孩子的人。一直寻找,是他的一个自我选择,别人的宽恕反而加重了他的内心的焦虑,他只能通过不停地寻找来为自己赎罪,哪怕没有人责备他,当他近乎绝望,想要就此了断生命的时候,另一种罪恶感涌上心头。因为他明白对一个本质善良的人来说,罪恶是不会被岁月水流淘洗掉的,它是一颗永在萌芽状态的种子,时时刻刻要破土而出。所以刘建国明白,罪恶一件不能沾,否则人生就没真正的晴朗。曾对武鸣实行猥亵的他,选择用余生来守护武鸣来获得余生的救赎。

忙碌的生活没有磨灭阳光,烟火依然如歌漫卷。我们活着,历遍日暮与晨曦。

寻找”贯穿了一整本,刘建国因为年轻时不慎弄丢了好友的孩子,在此后几十年的人生中踏上一条“寻找铜锤”的漫漫长路;小镇妇女黄娥因为气死丈夫心存愧疚想要殉夫,但是为了给儿子一个父亲还活着的假象,孤儿寡母来到哈尔滨,踏上了一条“寻找卢木头”的不归路。

不论是谁的故事,都带有很浓重的“烟火味”,似乎都很绚丽,比如刘建国爱心护送为了找一个丢失的人,黄娥倾尽自己所有想为杂拌儿找个家后了断自己的生命,刘方复在退休后把自己所有积蓄投入到一个看不到结果的纪录片里,还有刘娇华为了帮助出狱的人重返社会,亲自上阵为其摆摊找出路……他们的这一半故事就像烟火一样,多么的美丽。可在他们的背后呢?刘建国曾猥亵过一个小男孩、黄娥为自己年轻时风流不守妇道而背上了沉重的枷锁、刘方复妻儿的冷漠、刘娇华因为与老公怄气而糟践自己……似乎每束烟火背后尽是尘埃与灰烬。

通过报复和逃避无法让人获得内心的平静,其实每个人都会犯那么一点小错误,内心会有小的罪恶感。但是你是否会主动选择善良,去主动承担一些责任?

你看到的世界是你心底的样子。黄娥为刘光复守候松花江水的画面:“她是外人,守着那桶水候在抢救室外。黄娥很细心,她怕冰凉的江水,再激着刘光复,一直用温热的双手焐着桶壁。”这小小的细节尽显人性的善良。卢木头觉得她坦诚,“尽管他心中不快,但是总能选择原谅”;刘建国觉得她有趣:“黄娥讲她在七码头开小汽艇与男客的桃色过往,那天真无邪的表情,毫不掩饰的态度,让刘建国无法反感”;翁子安也同样毫无顾忌地泰然接受。黄娥虽出身下层,对同院子的孤寡老人郭老头的胡搅蛮缠也无恶意:“她觉得这个孤独的老人,固然有花心和虚荣的一面,但他心地是善良的。”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媒介与观众常常因为一个人的一次过失与错误就全盘否定。而人性是复杂的,在表面的龌龊与丑陋之下,是否还有转机的可能?

音乐家和作家在呈现大千世界时,也许只是山峦里山么的一声歌唱,大地上人民的一声叹息,天空中归鸟的一声呢喃以及河流的一声呜咽,但着每一个细小之音汇聚成流时,声势就大了,这样的民族之音,欢乐中沉浸着悲伤,光荣里有苦难的泪痕,而悲伤和苦难之上,从不缺乏人性的光辉。

烟花易冷,烟火常燃。他们尝尽了人生的悲苦,却依然热爱生活,热爱这座城市。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为这座城市点燃了星星点点的烟火,一簇一簇,一团一团,最终烟火漫卷,光芒万丈!生而为人,我们必将历遍日暮与晨曦,愿你熬过漫漫长夜,依然有拥抱晨曦的勇气与力量!

篇五:烟火漫卷读后感1000字

王嘉伟

“无论冬夏,为哈尔滨这座城破晓的,不是日头,而是大地卑微的生灵……”在一系列环境的铺垫下,本书的男主人公刘建国登场了。

刘建国出场的设定是一个开这“爱心专车”带着病人在各个医院间来往的人,他还会在收钱的时候少收患者的钱,但是刘建国之所以开着爱心专车在哈尔滨漂泊,其实是在为自己赎罪,他的背后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四十多年前,他弄丢了朋友于大卫的孩子“铜锤”

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心存愧疚,一直未结婚生子,一直在路上,只为寻找。

黄娥是刘建国跟车的人,也是本书的女主人公。她同样也是以寻人为理由在哈尔滨带着她的儿子杂拌儿飘荡。据黄娥自己说,丈夫卢木头是在一天夜里与自己吵架,从而离家出走。黄娥便踏上了寻夫之路。但是在黄娥心里,她自己很清楚,只是不敢说出来的秘密:她的丈夫卢木头早已死亡,是在他们吵架后的第二天清晨走的,他走的很安静。这不过是一个令人惋惜的意外,但是黄娥却觉得是自己气死了卢木头。于是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将卢木头背到了“鹰谷”。因为卢木头生前喜欢到这儿来看鹰们,黄娥便按照他的意愿将卢木头推下鹰谷。

之后黄娥为了谋生,才带着杂拌儿来到哈尔滨,又听说了刘建国这个大好人,便于他相识,开始跟车,这才有了后面的故事。

其实一开始作者安排大量人物出现令我一头雾水,甚至有时觉得作者这是无用人物,但是当你慢慢将整本书的剧情梳理出来,你会发现“原来是这样”这本书处处是伏笔,只要细细整理,就会发现一切顺理成章。

书中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细节都有各自的秘密:刘建国每天开着爱心专车,却隐瞒了弄丢孩子的秘密;黄娥每天跟车、寻夫,却隐瞒了卢木头已死的秘密;陈秀每天接近老郭,跟他聊天,却隐瞒了盯上他房产的秘密;翁子安只坐刘建国的专车,却隐瞒了他已经知道自己就是铜锤的秘密。

人有自己的秘密,那些卑微的生灵又何尝没有自己的秘密呢?旭日、明月、晨曦、雪花。也许他们都各自怀揣这自己的秘密挣扎在这个世上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有自己独立的世界。当关上门,却发现开门的钥匙丢了,自己便再也出不去了,这种压抑的秘密又何尝不是一种痛苦呢。这时就需要另一个人来帮你打开这扇门了。于是,在故事的最后,翁子安与刘建国的对话将这些紧闭的门一一打开,将那些压抑在自己痛苦中的人解脱出来。留给读者了一个还算美好的结局。

也给哈尔滨这个城市蒙上了一个神秘的面纱,这座城好像还有许多不可告人的秘密等待被发现。

秘密,这是一个令人浮想联翩的词语,这个世界充满秘密,可能有无数个秘密下的新世界,这些秘密可能令我们意外,感动或者痛苦,我们要做的是调整对这个词的理解,合理释放,不要因为一个秘密一直压抑自己或像刘建国那样赔上一生。

篇六:烟火漫卷读后感1000字

王玥

这本书从书名开始,就是漫卷烟火气。万家灯火,喧嚣人间。

故事发生在哈尔滨,一个常年被冰雪覆盖的地方,一群最易被忽视的普通人在此扎根。以刘建国寻友人之子为故事主线,娓娓描绘了城市角落人们的悲欢离合。

“无论冬夏,为哈尔滨这座城破晓的,不是日头,而是大地卑微的生灵。”从故事的开端起,这本书的基调就已经被定下。从晨曦若隐若现之时,人语渐起,形形色色的人开始忙碌。穷人买纸花,富人买鲜花,同为悼念为之。有时几朵纸花卷飞时,卖花人会想是孤魂野鬼所为,索性相赠;花店门口的垃圾堆多为枯叶与花瓣,送给过路行人一个带着花香味的早晨。以花为切入口,着墨最多的生死之事反而显现出人世间特有的脉脉温情,给人以眷恋和慰藉。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黄娥的老家七码头,在我心中是笼着雨雾的——那里的人们活在河上。在那个地方,用别人家的船是不需要打招呼的,过后只要给主人家留一些小小的惊喜。这样潇洒温暖的民风令人心向往之,同时也是这样温柔多情的地方,才会孕育出黄娥这样的性情。

作者由老李的考古业发掘死,从刘光复的垂危叩问生,二者的故事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作者想表达的生死观。死是绚烂的,是永恒的,考古就是从对死亡的探究开始的。但生同样是伟大而震撼的,刘建国看着刘光复卧室的灯火,才终于明悟,他所求的不过是万家灯火一盏。这人间烟火浸润着千万人的希望,是一种能让人为之落泪的生命力量。它带给人们的不仅是光,还是一种生活的温暖。

“基督的血,门神的泪。”这种带着宗教色彩的独特安慰似乎也蕴含着刘光复对于家人的挂念与独特的浪漫。他这一辈子几乎已经什么都见过了,他生活在这安逸世间,唯一所求就是去世后亲人不要太难过。这是一个小小的个体唯一有的愿望,朴素却又饱含着独到的温柔。

文中有一段刘文生和黄娥的对话:

刘文生恰好坐在彩绘玻璃隔断下,他指着那上面圣母怀抱的耶稣说:“你在上帝面前,不该说恨吧。”

黄娥的眼里涌起泪水,说:“没有上帝,只有人间。”

文中的人物历经了三个年代,从开始的日俄战争,到抗日战争,再到最后的改革开放,在战火中所经历的一切悲哀与无能为力都始终隐藏在人物的身上,最终化为释然和浴火重生。这百年历程,靠的不是上帝和耶稣,而是千万人淌着血走出来的,党领导着人们走出了阴霾,这个时代得以重新沐浴阳光,最终孕育出书中那些有情有义的人们。这里没有神鬼,不为天堂,不为地狱,只是人间。

新时代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各种声音汇成了一曲盛大的交响曲,构成了这个烟火漫卷的人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