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美是清欢读后感800字(精选3篇)作文

篇一:人生最美是清欢读后感800字

人生最美是清欢读后感800字(精选3篇)作文

从前便拜读过著名散文家林清玄的首部人生主题经典散文集《人生最美是清欢》。起初是被这极富诗意的题目所吸引,同时也不禁感到疑惑:何为清欢?

林清玄说:“清欢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寻找自我的方式,是一种人生至高的人生境界,它并非来自于别处,而是来自我们对平淡,疏淡,简朴生活的追求和热爱。”

轻启书面,指尖拂过书页,墨黑的文字如山涧溪流涓涓淌过来,牵引着我感知何为清欢。渐渐得,林先生的文字也仿佛转换为细语叮咛。

清欢,是淡淡的欢愉。

人的一生充满希望与光芒,自然也必定伴随着不少的困难与烦恼。何不摆脱重压,放下杂念,沉寂自身,乐在其中,感悟生命中的美好,即便遇到困难。在或是和煦的午后,亦或是细雨绵绵的清晨,坐靠在木椅子上,细品一盏新茶的甘甜,翻翻几篇散文,吟诵几首诗词,这何尝又不是一种淡淡的欢愉呢?

清欢是一种态度,既然想要拥有清清淡淡的欢愉生活,自然也需要摈弃明争暗斗,功名利禄以及世俗欲望。当一个人不再在乎这些,那么他就不会轻易被影响。

所以看淡名利,过清清淡淡,返璞归真的生活就好,顺其自然同时也乐在其中。悠哉闲暇的生活所展现的不就是“清欢”吗?

清欢是一种寻找自我的方式。在社会上,每个人面对不同的人都会带上不同的面具,在生活现状的打压下,也许渐渐迷失自我,淡忘了自己曾经的理想与初衷然后背道而驰。对此我认为应需要感悟清欢。在文字中感悟清欢,在清欢中寻找自我。让自己提醒自己,人生的道路很长,要带有清欢的态度,要怀揣理想,要明确自我。

清欢是一种人生至高的人生境界。放眼于中国历史,有许多古代的文人骚客不被理解,纵使有满腔的报国情怀,也时常无法得志。他们将自己最深刻真挚的感触写进诗词中,将自己所希望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安居乐业寄托于词中。这种理想中的清清淡淡的欢愉生活,这种对于国泰民安的渴望,就是人生的境界。

悟清欢,寻清欢。林先生对于人生感悟归结于“清欢”。淡淡的欢愉是最美的人生体验。

篇二:人生最美是清欢读后感800字

某个周末,我看着书架上的那本《人生最美是清欢》。它是我读过最美的一本书,美的不是精致的封面,美的不是素雅的插图,美的不是幽静的书名,美的是里面的文字,美的是书中心境,美的是林清玄先生清欢的世界。

林清玄先生曾说“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今天比昨天慈悲,今天比昨天智慧,今天比昨天快乐,这就是成功!”

这本书是林清玄先生的一本散文集,书中记叙了他的童年趣事,对人生独到的感悟以及和朋友交往之事等等。文笔细腻,感情至深,仿佛让人身临其境,从中,也让读者感受林清玄先生对人生的看法。

我们所处在一个极其枯燥的世界,曾以为自己会做一个十分成功的人,但是在人生中减去名利和世俗后,我们就拥有了那份属于自己的清欢。在疯狂发展的世界里做一个简单的人,何尝不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陶渊明生于东晋末年,幼时家境尚可,得以“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也正是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他受到儒家入世思想的浸染,有过“猛志逸四海”的豪情壮志。与此同时,当时盛行的老庄思想也深深地重陶着陶渊明。道家和儒家两种思想,如经似纬,交织在陶渊明的人生轨迹之中。陶渊明的家境日渐式微为了谋求生路,二十岁的陶渊明遵循儒家思想入世的追求,开始了游宦生涯。在为官的20多年里,陶渊明曾几度归隐山林,又几度因生计所迫再度出仕。处官场之上,他总是心念乡间草木;居田园之间,他又深愧济世之志,于是陷入深深的围城之困。公元405年,陶渊明正式辞官,作《归去来兮辞》,从此离开官场,归隐山林,再也没有重返仕途。归隐之后的陶渊明,生活如鱼得水。或带月荷锄,或采菊东篱,或抚松盘桓,或琴书消忧,在悠闲自得之中,他遥遥追忆官场种种,恍如隔世,常“觉今是而昨非”。闻鸡鸣听狗吠,观炊烟赏桃李,他将田园生活一草一木倾注笔尖,有“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的农事缠身,亦有“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的乡间意趣。他在人生的账单上加上了田园,但减去了官场。

钱钟书在艰难的文革期间仍能保持幽默乐观的态度和孜孜以求的刻苦精神完成了学术著作《围城》。后在小说《围城》火遍中国后,“钱学”热一度兴起,面对市场上的热度,钱钟书始终保持静默,他把《围城》的稿费全部捐给了国家,潜心研究学问。他在自己的人生账单上加了一笔《围城》,但他减去了名利和金钱。

前有陶渊明后有钱钟书,这何尝不能证明在复杂的世界里做一个简单的人是个正确的选择呢?多给人生做一些减法又何妨?有时候减的效果可以大于加。减少束缚,丰富内涵何尝不是美好的人生呢?

篇三:人生最美是清欢读后感800字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眼中的“清欢”在林清玄眼中是人生应当追求的快乐境界。“清欢”是难以准确翻译的,但林清玄却能在生活中处处感受到清欢的得到与失去。曾经在静谧的山庄中品茶,如今山庄却是垃圾遍地,人头攒动;曾经在澄明的寺院中远望,如今寺院却是摊贩摆满,人声鼎沸;曾经在芳草鲜美的马场中骑马,如今马场却是灰尘滚滚,奇丑无比。

现代人的欢乐是污浊的放逸的生活,越来越少的人能体会清欢之乐,反以浊为欢。

藉由此书,我开始了一趟寻清欢之旅。

漫步西湖边,断桥上游人如织。人们争着抢着桥上最好的拍照点位,希望拍下一张绝佳的荷花照片,作为在朋友圈中炫耀的资本。桥旁的古亭中,老人们围坐着,轮流表演唱歌跳舞。巨大的音箱发出刺耳的音乐声,伴随着一旁柏油马路上汽车的喇叭声和轰鸣声,一同灌入耳中。

断桥本是一处宁静的地方,夏天可以在桥上散步,沐浴阳光,欣赏“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冬天则可以断桥在远处看到似断非断的桥面,感受天地间“上下一白”,轻踏在柔软的白雪上。如今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我们也越来越难感受到清欢了。

回到老家农村,阳光正好,晒得地面暖洋洋的,小狗惬意地躺在村口。我拿出家里的水桶和网兜,喊上隔壁的朋友一起到溪边捉鱼虾。溪水清凉激荡,光脚伸入溪流,便能感受到水花的阵阵冲击,好像在与人玩耍似的。小溪里的鱼儿可狡猾了,网兜刚一罩住它,慢慢捞上来之时,它就扭动着身子,从缝隙中钻出来,一下子就不见踪影了。捉了许久,可桶里依旧是空空如也。我们既不气也不恼,又玩起了打水仗。满桶的水扣在朋友头上,倾泻而下,晶莹的水珠飞溅,当浑身都被溪水浸湿时,心中的烦恼好像也随着水珠的滑落而消散了。

可惜我不能常常回到老家,这里的农村旧屋也逃避不了将来被改造成高楼大厦的命运。

再次来到城市杭州,我却在不引人注意的角落,发现了清欢的踪影。小小的体育场里,有人奔跑在火焰般赤红的的跑道上,在烈日下尽情挥洒着汗水,燃烧着青春活力,响应即将到来的亚运。小小的书店里,有人在台灯下阅读,心绪随着书中人物的命运变化而跌宕起伏,感悟这本书中蕴藏的哲理,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只要你愿意,你随时都可以在小小的空间中,创造出自己的一片净土,找到尘世中的清欢。

在如今污浊放逸的娱乐生活中,尝试去做生命的减法,舍弃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绑,回到最单纯的欢喜。坚信“清欢,永远不会失去,只要我们不俗”,就会一直走在向往美好的路上,保持一颗单纯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