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毛毯作文(推荐9篇)

篇一:老物件毛毯作文

老物件毛毯作文(推荐9篇)

卞亭晓

木箱静卧,屋舍生香。

正值蝉鸣蛙鸣最盛之时,按时令,是应当将樟木箱中之物拿出去曝晒的。我便殷勤地帮外婆一起搬东西,以解多年来对这老樟木箱的好奇。

这樟木箱原是外婆的嫁妆,随了她已有几十年。外婆拿了布轻轻擦拭,吹下木箱上的尘土。箱子在阳光下依然是老陈的金黄,丝毫不减当年的风貌。她又轻轻抚了下箱子,眸中有了些欢喜,似有流光在溢彩。于是缓缓地开了时间的铜锁,庄重而神秘。

开了箱,一股陈香四溢开来,混合着樟脑丸的气味,让我沉静。我好奇地往箱子中看去。箱子中有一些在她看来很珍贵的东西:一枚戒指,是四十岁生日时外公送与她的礼物。一条手绢,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见证着生活的精致。还有一件嫁衣,虽是嫁衣,但经过时光的洗礼也变得有些旧了,样式早已不流行,但细密的针脚清晰可见。还有些新的缎面,静静诉说着时间的醇香。外婆将她珍视的物品一一珍藏于此。这只木箱也携着这份浓郁的香气把她对生活的热爱发散出来。

除了这些,竟还有我幼时穿的一件毛衣。她欣喜地拿起毛衣,展开,抚摸着那细密的针脚,与我说:这件是你出生前我为你缝制的,从周岁穿起,穿了两年。你瞧,还记得吗?

倏然间暖了起来,似是被温和的阳光照耀着。她竟将我穿过的衣物好好地放在木箱里珍藏了这么多年。我突然间对外婆多了份感激,多了份欢喜。

外婆爱樟木箱,爱那些她珍藏的物件,更爱我,似这樟木箱永恒不变的幽香,四溢。

篇二:老物件毛毯作文

姜姝

记忆中,总有一位老爷爷,推着一辆独轮的小推车,颤颤巍巍地走着。车头前堆放着几把镰刀和蛇皮袋,车上坐着一个小女孩,扎着两个小辫子,手上高举着刚采来的小野花,跟老爷爷有说有笑,阳光正好,时光正好。

那个小女孩就是我,那位老爷爷也就是我的爷爷,那辆小推车也陪伴了我整个童年。

那时,爷爷经常带我去田里,我也很高兴能去田里撒野,有种说不出的愉悦。爷爷怕我走路累着,不管远近,都用一辆小推车载着我。小推车是独轮车,用钢筋焊成,交错纵横,密密麻麻,像从飞机上俯瞰公路,看似分散,却始终有着若有若无的联系。这辆车似乎年代很久了,上面生了灰褐色的的锈斑。平时,它安静得像个熟睡的孩子,静静地呆在墙角,上面堆着一袋袋的黄豆,覆盖着一层灰。但每逢爷爷带它出门劳作,它似乎活了,跳跃着,奔跑着,欢笑着,阳光一点点倾斜在上面,闪烁着晶莹的光芒,充满活力,灰尘也随风飘散。

爷爷经常会在推车上垫上几张报纸,铺上一捆稻草,让我坐得舒服点。路上,他时不时和蔼地问我饿不饿啊,还没等我回答,他就从口袋里神秘地掏出糖,番薯干,花生,瓜子等我爱吃的零嘴,一把塞在我的手上,憨憨地笑着。小推车虽然很重,但是爷爷从来没有抱怨或者不耐烦,他也是慢慢的,沉稳而安静。但是,每当我看向他,他的脸上都会挂着一份宠溺的笑容,真诚而温暖。

时间也许都是在不经意间溜走,看不见,碰不到,但它却实实在在地不见了,像变魔术似的。我长大了,爷爷老了,小推车也日渐斑驳,已经放在角落里很久了。也许魔术失败了,没能留住所有事物最初的样子。爷爷似乎变得跟推车一样,不爱言语,只是慢慢地做着他想做的事情,却再也推不动那辆小推车了,爷爷老了。

一辆推车,承载了一段美妙的回忆,记录下了那个沉稳、爱笑、勤劳的爷爷,也深深地刻上了爷爷对我的爱。

爷爷,你什么时候再能像以前一样推着小推车载我去田间。

篇三:老物件毛毯作文

(张馨予)

说起老物件,我们家还真不少呢!就让我给大家讲一讲连环画的故事吧。

这一套连环画,一共有十六本,它的年龄比我还大,是妈妈十岁生日时,外公送给她的生日礼物,到今年已经有32岁了呢!

这一套连环画讲的也是“老得掉了牙”的故事——西游记。它们的封面都泛黄了,折角处也有明显的折痕,捏起来软塌塌的,里面的纸页就更黄了,有深有浅,颜色不一。书里的画都是黑白的,一点也不像我们看的绘本那样颜色鲜艳。尽管这样,可是妈妈还是爱不释手,一有空就会拿出来翻一翻,捧着它就像捧着一个宝贝似的。妈妈说她们小时候连环画可不便宜,大多数小朋友只能攒下零花钱到小人书摊去看,她的这一套连环画可把她的朋友们羡慕坏了呢。

许许多多年过去了,连环画慢慢地退出了商店的橱窗,退出了小人书摊,退出孩子们心中的“C位”,但是我们一定会把看书的好习惯发扬光大。

篇四:老物件毛毯作文

(屠哲豪)

我家有一个老物件——石臼,一进大门就远远的看见它坐立在屋檐底下,是爷爷的爸爸传下来的,有近一百年的历史了。

石臼是用大麻石做成的,斑斑驳驳,摸上去非常粗糙。它上面大下面小,像一只放大了好几倍的碗,足有一百多斤重。可但有石臼是没办法用的,它还有配套物件——石臼柄和一个像木锤子的东西。

每年清明节前后,它是最忙碌的物品,你会看见家家户户都会在捣麻糍,我爷爷家也不例外,记得有一年,我们一家三口清明回了象山,刚好赶上,爷爷忙碌地在捣麻糍,让我大开眼界一番,只见两个大人将蒸熟的糯米饭放入石臼里,就开始打了,只见那两人一锤一翻,配合的相当默契,过一会儿再放入煮熟的艾草,继续捣,麻糍捣了差不多时间时,就把那圆圆的青团搬上桌子上,我过去摸了摸,软软的,十分黏手,就在这时爷爷把松花粉撒在青团上,用一根长长的擀面杖擀平,切成长条形,再切成方形小块,这样美味的麻糍就完成了,我迫不及待美美的开始吃了。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光流逝,石臼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由着先进的机器入住了家家户户,就这样使用石臼的人也越来越少,石臼便成了我家的老物件!

篇五:老物件毛毯作文

施恩琦

一本厚厚的书,静静地倚在书架一隅,笼着满身的尘埃。封页上的字已变得模糊,演绎着岁月蹉跎。

掸去书上的灰尘,轻轻翻开,书页早已泛黄,边边角角也含着一道道褶皱。这是一本《少年作文精华词典》,巴掌大小,是小学时父亲送给我的,已有大约27年历史,最初是爷爷送给父亲的生日礼物。翻着书页,透着一股陈年书香。拂平卷起的边角,仿佛触到了父亲的童年。

在我10岁生日那天,父亲把这本书又送给了我。那时的我对作文,正有些迷茫。父亲在语文方面,是一个写作文的好手,一篇文章,妙语连珠。但作文对我来说,却是与父亲相差甚多,这也让父亲十分苦恼

生日的前一天,父亲把老家儿时的那些书全拿回来,一个人坐在书堆中,翻着那一堆破旧的书。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我偶然一瞄,发现父亲盯着书本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于是第二天这本书就传到了我手中。仍记得父亲看着翻着书的我,告诉我:“这是老爸小时候,公公唯一买给我的作文书。”我听懂了,父亲要把作文法宝传给了我。

这本书就这样开始陪伴着我的童年。有了这本书,我就相当于有了一个得力的助手。假日,休息日时,背背书上父亲用毛笔勾出的一条条精言妙语,慢慢地,似乎找到了作文的感觉,找到了通向优作的路。父亲在书上工整的批注,渗入我的思想,让我找到了对作文的灵感。

时光漫漫,已是初中的我早已将它束之高阁,一年,两年……时间静静地流淌,淌出了27年两个人的童年,它支撑着两代人的作文生涯,到头来,一转身,它已是一个老物件。

这仅仅是老物件吗?不,我和父亲的写作兴趣,由它而变得厚而实。我们一代又一代对知识的渴望,像这本书一样历久弥香。

篇六:老物件毛毯作文

(乐芯旖)

在奶奶家有一台缝纫机,说起它来,可以算是我们家的一个老物件呢!

它的主体颜色是棕黑色,上面还刻有波浪状的金色花纹,特别引人注目,且美观大方。机头上面还盖着一块白色的布,保护机头不因时间而留下岁月的痕迹,机头右上方还立着一卷细线,旁边是一个可以转动的圆环,用一根牛皮绳连接着下面一个更大的圆环,还有一块脚踏板,当双脚踩在上面前后运动时,缝纫机就可以正常工作了,发出哒哒哒的响声。

它从奶奶年轻的时候就陪伴着她了,到今年已经有42个年头了。这台缝纫机是奶奶的嫁妆,听说是花了150元钱买的,在当时也可以算是一件贵重的物件了,那时候,一个人每个月也只能赚到几十块钱。奶奶还告诉我,当时,衣服不是买现成的,而是买面料回来自己做的,家里的衣服、裤子破了,都是用这台缝纫机补好的,而且,心灵手巧的奶奶还能绣出各种花样呢,就连爸爸小时候的衣服,奶奶都能绣出名字来呢!

现在它的“出场率”不高了,偶尔奶奶会用来给我缝沙包、做围裙、做一些简单的手工活。

随着时代的改变,时间的推移,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子缝纫机的出现,这种老式的缝纫机就走下了历史的舞台,成为了我们家的老物件,静静地呆在房间的一角。

篇七:老物件毛毯作文

马佳颖

时光斑驳,记忆里的老木柜却一直都在。

外婆家最醒目的还是那张老木柜。那张木柜用樟木做成,靠近老木柜,鼻间萦绕着香樟味。整个柜身通黑,黑得深沉,岁月在木柜上留下斑驳的痕迹,像老人脸上的皱纹般。柜脚已经被磨得不成样了,许是外婆多次擦拭,木柜摸上去很光滑,带着丝丝凉意。老木柜深黑的地方还现着光影,整个木柜笨重中带着份柔和,深深吸引着我。

那时候,小小的我,就喜欢围着木柜转,闻那樟香味,只知道好闻,脱了鞋就爱往里钻,踩在棉被上蹦跳着,木柜中有着一股浓郁的香味,夹杂着被单的香味,恍惚间,还能闻到年代的韵味。

那个童年仿佛就在昨天,学着小时候的样子钻进去,可却已不容我蹦跳了,那沉重而沧桑的柜壁,倒放着童年时期的记忆,一幕幕,恍惚如梦,却又无比真实,那股浓郁的樟香味还在,时间与空间的隔阂不复存在,那股浓香冲破记忆,此刻紧紧将我包围。

我依然躲进木柜里看书。阳光洒进柜内,仿佛还能看见柜内樟香浮动。身下棉被软软,鼻间香味萦绕,书香与樟香味交融,阳光下飘浮着寂静,满满暖意,平静而舒适。

老木柜是年代的象征,更是承载我童年记忆的收纳箱,收藏着童年满满的美好。或许,每一个物件都有着一份特殊的意义吧!

时光虽逝,愿你如初!

篇八:老物件毛毯作文

孙思慧

奶奶坐在那架缝纫机前,整个身体都依靠在机架前,鼻梁上架着的老花眼镜在阳光下泛起银光。

那架缝纫机,是最老旧的款式。黄橙橙的桌板,机身上的黑色油漆里,亦有斑驳得掉了色的。

奶奶时常喜欢呆在这工作台上,每逢冬日,为我们制作鞋垫便是她与缝纫机的任务。她手里拿着棉垫子,仔细地对比着鞋底的大小,一寸一寸,耐心比对。她总会在缝纫机的锥形的抽屉里拿出各种工具,就像变戏法一般,给人意外的惊喜。她总把节省下的绵软的好布料藏在她的百宝箱里,只在为我们做的时候才舍得拿出来。她拿着棉布沿着鞋的形状剪下一块,弯边棱角,圆润整齐,格外细致,她均匀地把棉布铺在普通垫上……

午后的阳光明媚,小小的光斑灿若星辰,跳跃着,“卡啦”,“卡啦”,宛若倾泻音符上,忍不住的小确幸。安静的时光里,奶奶的脚一下又一下有节奏地踩踏着踏板,棉布裹着鞋垫,一针一线勾勒在鞋垫的边缘,时隐时现,她手拉着扶着面布不停地忙碌。一阵又一阵哒哒哒的声音,清脆响亮。

冬日里的时光有了奶奶,有了缝纫机,便不再那么难熬了。脚底下毛绒绒的鞋垫,暖融融的,是一种别样的温暖。

不论是平常日子里,还是逢年过节,总有乡邻上门补这补那,抑或缝制新衣,奶奶总是笑眯眯地答允,乐呵着回到缝纫机的怀抱仿佛与它融为一体,熠熠生辉如弥勒般刻在心间。

岁月静好,沉淀着,宁静而质朴。

篇九:老物件毛毯作文

王贺

在奶奶家的门后,有一件古怪的东西,沉重的黑色砝码,棕色的竹竿上面还有奇怪的文字,有点像埃及文字,竹竿的顶端还有一个黑色的庞大的铁钩子,钩子右边还有两根不同的绳子,真是奇怪!

我便问奶奶:“奶奶,这是什么东西,是一把钓鱼竿吗?”奶奶笑着说:“这可不是钓鱼竿,而是一杆秤。它是由秤锤、秤钩、提绳,秤杆以及镶嵌入内不易脱落的秤花组成。”我又问:“那么,这个秤又有什么用呢?”奶奶说:“这杆秤的用途就是能精准得测量出物体的重量,如果有了它,人们会减少很多矛盾,用它秤物品买卖,买的人安心,卖的人也安心。如果没有秤,那么人们买卖东西只能预测大约,这样买的人怕多花钱,而卖的人怕少收钱,那谁还敢出门买卖呢?”

我也认为秤杆上的秤花,虽然不起眼,但却非常有用。也许这只是一个个小点点但是对于我来说,却是诚信的象征。那些仔细沉着的人,就是重视诚信,从复查重量到完全信任,使人们互相信任。

秤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最重要的是秤还流传着一种美德,那就是:诚信。